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丞相登前府,尚书启旧林。

式闾明主睿,荣族圣嫔心。

川狭旌门抵,岩高蔽帐临。

闲窗凭柳暗,小径入松深。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

兰迎天女佩,竹碍侍臣簪。

宸翰三光烛,朝荣四海钦。

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丞相来到前府,尚书步入旧林。
明主的宫殿光彩照人,圣嫔心中充满荣耀。
旌旗门楼靠近狭窄的河流,高岩上是帷帐的遮蔽。
闲静的窗户映衬着暗淡的柳影,小路深入松林深处。
云卷起山峰的色彩,泉水伴着万物的低吟。
兰花迎接天女的饰品,翠竹挡住侍臣的发簪。
皇帝的笔墨照亮了三光,朝堂的荣光让四海敬仰。
不禁感叹那位远离机巧的老者,他在汉川度过白头岁月。

注释

丞相:古代官职,宰相。
尚书:古代官职,尚书令。
睿:明智。
荣族:显赫家族。
旌门:装饰有旗帜的门楼。
岩高:高山。
闲窗:安静的窗户。
小径:小路。
兰:兰花。
侍臣:宫廷官员。
宸翰:皇帝的笔墨。
三光:日月星。
绝机叟:超脱世俗的老者。
汉川:汉水流域。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丞相府邸举行的宴会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奢华和文化的繁荣。开篇两句“丞相登前府,尚书启旧林”便设定了场景的宏大与历史的厚重,丞相与尚书分别代表了军政与文职的最高官阶,展示了宴会的隆重。

接着,“式闾明主睿,荣族圣嫔心”进一步强调了宴会举办者的崇高地位和家族的荣耀。这里的“明主睿”指的是君主的智慧,而“荣族圣嫔心”则是对贵妇之德行的赞誉。

“川狭旌门抵,岩高蔽帐临”描绘了宴会所在建筑的壮丽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这里的“旌门”指的是装饰着旗帜的宫门,而“岩高”则是对山势的形容。

“闲窗凭柳暗,小径入松深”则转为描写宴会场所内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通过窗前垂柳和曲径通往松林的景象,展现了宴会间隙刻意营造出的隐逸氛围。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更进一步描绘了山川与天气相互作用下的美妙景观,以及自然之声给宴会带来的和谐氛围。

“兰迎天女佩,竹碍侍臣簪”则是对宴会上使用的装饰物品进行细节描写。这里的“兰迎天女佩”可能指的是用香草编织成的佩饰,而“竹碍侍臣簪”则是对官员佩戴的玉簪进行形容。

“宸翰三光烛,朝荣四海钦”表达了对皇权至高无上的赞颂。这里的“宸翰”指的是皇帝的书信或命令,而“三光烛”可能是对皇室徽章的描写,“朝荣四海钦”则是在强调皇威所及之广。

最后,“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长寿的祝愿。这里的“绝机叟”可能是指时间流逝,而“白首汉川阴”则是在表达诗人希望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安享晚年。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贵族文化生活的华丽与诗人的深情赞美之意。

收录诗词(32)

崔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 字:澄澜
  • 籍贯: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
  • 生卒年:shí)(671年-713年

相关古诗词

登总持寺阁

宿雨清龙界,晨晖满凤城。

升攀重阁迥,凭览四郊明。

井邑周秦地,山河今古情。

纡馀一水合,寥落五陵平。

处处风烟起,欣欣草木荣。

故人不可见,冠盖满东京。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赠苏少府赴任江南余时还京

丈夫不叹别,达士自安卑。

揽泣固无趣,衔杯空尔为。

流云春窈窕,去水暮逶迤。

行舟忽东泛,归骑亦西驰。

秦地多芳草,江潭有桂枝。

谁言阻遐阔,所贵在相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

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闱。

落叶惊衰鬓,清霜换旅衣。

时来矜早达,事往觉前非。

体道徒推理,防身终昧微。

故人金华省,肃穆秉天机。

谁念江汉广,蹉跎心事违。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襄阳作

庙堂初解印,郡邸忽腰章。

按节巡河右,鸣驺入汉阳。

城临南岘出,树绕北津长。

好学风犹扇,誇才俗未忘。

江山跨七泽,烟雨接三湘。

蛟浦菱荷净,渔舟橘柚香。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

宅坏仍思凤,碑存更忆羊。

下车惭政美,闭阁幸时康。

多谢南征术,于今尚不亡。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