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酬陆山人二首(其一)

党议连诛不可闻,直臣高士去纷纷。

当时漏夺无人问,出宰东阳笑杀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当时政治黑暗和不满的诗句,诗人通过对比前后两种状况,抒发了自己的愤慨之情。开篇“党议连诛不可闻”,意味着朝廷中的党派斗争导致忠良被不断排斥,声音无法传达。这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和言论受到压制。

接下来的“直臣高士去纷纷”则表明正直之臣与高洁之士纷纷离去,没有人能够继续坚守自己的节操,社会的道德底线在不断崩溃。这两句共同构建了一个悲观的政治图景,展现出诗人对时政的失望和哀叹。

“当时漏夺无人问”一句,则更深一步揭示了权力被滥用的情形。这里的“漏夺”指的是时间的流逝与权力的篡夺,意味着人们对于权力的不公正行使已经习以为常,不再有人去追问或是质疑。这一现象,反映出社会对权力失去了监督能力。

最后,“出宰东阳笑杀君”则是一个强烈的隐喻。这里的“出宰”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官员,而“东阳”很有可能是虚指某地。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笑杀君”的表述,展示了对当权者冷酷与残忍行为的强烈谴责。这一句增添了一份悲凉和无奈,似乎在说,即便是生命被轻易剥夺,也只能以一种讽刺的方式来面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政治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不公与道德沦丧的深切忧虑。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敬酬陆山人二首(其二)

由来海畔逐樵渔,奉诏因乘使者车。

却掌山中子男印,自看犹是旧潜夫。

形式: 古风

游道林寺

佳山路不远,俗侣到常稀。

及此烟霞暮,相看复欲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湘川野望

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

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湘南即事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