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庚辛唱和诗得南字

旧业带郊牧,受时勤耕蚕。

倾筐董机女,负表责诸男。

得酒共慰劳,中堂相与酣。

醉从草窗里,远看函山岚。

交游恨阔绝,引领望东南。

瞥见穿云燧,惶骇忧何堪。

孤帆川上来,问之且再三。

为言脱巾呼,大乱由凶贪。

烧城但馀堞,流血潴为潭。

怀我同心彦,惊泪不能含。

何图共明魄,相对重高谈。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鲍恂的《至正庚辛唱和诗得南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社会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的景象。通过“旧业带郊牧,受时勤耕蚕”两句,展现了农人辛勤耕作的生活状态,然而好景不长,“倾筐董机女,负表责诸男”,女子忙碌于纺织,男子则承担起更繁重的劳作任务,反映出社会经济的压力。

“得酒共慰劳,中堂相与酣”一句,虽在艰苦生活中寻求片刻欢愉,却也透露出生活的无奈与沉重。“醉从草窗里,远看函山岚”,醉酒后的闲暇时光,人们只能透过窗户眺望远处的山岚,寄托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交游恨阔绝,引领望东南”,表达了对昔日友人的怀念与渴望相聚的心情,然而现实却是“瞥见穿云燧,惶骇忧何堪”。突如其来的烽火,让人心生恐惧与忧虑,预示着战争的临近或爆发。

“孤帆川上来,问之且再三”,描绘了战乱中人们四处逃难的情景,通过询问得知战事的状况,反映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为言脱巾呼,大乱由凶贪”,指出战乱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的贪婪与暴政,揭示了社会动荡的本质原因。

“烧城但馀堞,流血潴为潭”,描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惨烈,城市被焚烧,城墙仅剩残垣断壁,鲜血汇聚成潭,展现了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怀我同心彦,惊泪不能含”,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痛,泪水无法抑制。

最后,“何图共明魄,相对重高谈”,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希望与友人再次相聚,畅谈理想与未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收录诗词(17)

鲍恂(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未详)。少从临川吴澄学《易》,得其所传。为人慎重,好古力行,学识品行名传天下。浙江乡试第一,荐为平江教授、温州路学正,皆未就任。顺帝至元元年(1335),登进士第。荐为翰林,亦婉辞

  • 字:仲孚
  • 籍贯:崇德(今桐乡)
  • 生卒年:1333—1335

相关古诗词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方字

伊余本奇薄,受知彻平章。

亲老系微禄,羁官在江乡。

一朝不得志,投劾归山庄。

岂谓逢乱略,松菊萎兵荒。

平川斗波浪,衍陆成太行。

故园窅难觅,芜没在浔阳。

中原渐陆沈,懦将空鸱张。

翻增绍兴恨,血战念家王。

月色似为苦,凄凄满中方。

今古成浩叹,涕落沾衣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犹字

妖狐叫夜泽,欃枪照神州。

大地无完郛,人血当川流。

四塞失危阻,况乃此平畴。

林坰尽野火,园榭为荒丘。

奔窜竟何所,进退徒夷犹。

不有良守牧,何以得依刘。

仰面见明月,清光似君侯。

既照我心曲,还慰我离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有字

少小客燕赵,南北事奔走。

莲花与参从,菁莪长生友。

风尘扑人面,荆榛掣人肘。

弃却头上冠,归种门前柳。

门前柳未绿,蓦讶惊风吼。

豫章随飞蓬,乔松若摧朽。

况此初生稊,吹落竟何有。

春阳赖萌动,翠色仍如帚。

还将旧时月,夜夜当窗牖。

始信蔽芾阴,可以覆衰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未字

处治则忧贱,当乱必避贵。

所忧自徇耻,所逃实多畏。

昔余在泥涂,意欲干井胃。

帝阍乃赍怒,摧排夺人气。

气夺不可伸,抑郁更谁谓。

恨不如梅生,早谢南昌尉。

归来闭门卧,门外抉罗罻。

猥属勤王师,何以息鼎沸。

明月如向人,问我进耶退。

贵贱两弗居,痴人醒还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