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楚宫细腰死,长安眉半额。
比来翰墨场,烂漫多此色。
文章本心术,万古无辙迹。
吾尝期斯人,隐若一敌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寄晁元忠十首(其五)》中的片段。诗中以楚宫女子细腰和长安女性半额描眉的形象为引子,暗示了当时社会上对美的追求和文人士大夫群体的风貌。"比来翰墨场,烂漫多此色"暗指文人墨客们在文学创作中展现出的丰富多彩和个性表达,与前两句的世俗审美形成对比。
"文章本心术,万古无辙迹"强调了文章的真实性和个人风格的重要性,即文学创作应源于内心,不应受制于固定的形式或套路。最后两句"吾尝期斯人,隐若一敌国"表达了诗人对晁元忠这类文人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像一个独立的国家一样,拥有独特的见解和影响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批评了当时的审美风气,也赞扬了真正的文学才华,体现了黄庭坚鲜明的文人立场和审美理想。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河清无人待,兰芳无人采。
山空露团团,葛蔓石磊磊。
世有倾国媒,一笑珠百琲。
往时祢处士,颠倒孔北海。
沙拥大江水,泥封函谷关。
古来世上雄,宰木风雨寒。
鲁儒守一经,亦有涧谷槃。
何事穷愁极,江南庾子山。
子云赋逐贫,退之文送穷。
二作虽类俳,颇见壮士胸。
晁子问行津,欲济无山穷。
著书蓬蒿底,端有古人风。
国工裁白璧,巧冶铸干将。
成为万乘器,贯日吐寒光。
其谁湔拂汝,岁月海生桑。
蛛网连城玉,苔生百鍊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