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秦淮二十四浮航,何似高高虹作梁。
恐有兵戎来暮夜,可除扳索当城隍。
淮深尚欲横鞭渡,河广犹将一苇杭。
好是维持令有道,却将夷狄守封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画面。诗人以秦淮河上的二十四个渡口为背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防御之坚决。
"秦淮二十四浮航,何似高高虹作梁" 这两句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将渡口比作天上的彩虹,形象地展现了渡口的众多与坚固。这里的“虹”不仅指美丽的自然景观,也蕴含着战时的烽烟和紧张气氛。
"恐有兵戎来暮夜,可除扳索当城隍" 这两句表达了对夜晚突然到来的敌军袭击的担忧,以及准备采取的防御措施。“兵戎”指战争,"暮夜"暗示着危险可能在不经意间来临;“可除扳索当城隍”则说明了诗人对于守卫城市的决心和紧迫感。
"淮深尚欲横鞭渡,河广犹将一苇杭" 这两句通过对秦淮河之宽阔与深邃的描绘,再次强调了渡口的重要性以及诗人希望即使在河流宽阔、水势湍急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渡口的安全。"横鞭渡"和"一苇杭"都是形象地表达了渡口的坚固与可靠。
最后两句"好是维持令有道,卻將夷狄守封疆" 表现了诗人对于保持边疆安宁、抵御外敌入侵的决心和信念。“好是”表赞赏之情,“维持令”指的是维护国家法度,“夷狄”则代指四方异族,"守封疆"突出了边防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不详
钟山有岭号屏风,碧石青林一径通。
听得山腰鸣陆续,看来海眼净浺瀜。
初尝但得烦心解,再饮能令百虑空。
软美轻清无限好,经中所说正相同。
九华境上曾亲历,五老峰前亦屡过。
不似三山殊媚好,何须千仞极嵯峨。
翠围宛似屏间画,绿折全如水上波。
况与沧江苦相近,见来心眼定如何。
驱车曾向暑中来,望见尘襟已豁开。
袅袅羊肠知几折,亭亭凤翅与俱回。
渭川沮洳何如此,佛国清凉亦快哉。
久坐不禁清雾湿,却须酒力唤春回。
依依燕子可怜生,相向于人真有情。
不道华堂曾止息,如今穷巷莫经营。
六朝盛事同流水,千载遗踪只旧城。
白日飞忙难话此,话时须等夕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