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寒云轻重色送子恂入京

无限寒云色,苍茫浅更深。

从龙如有瑞,捧日不成阴。

积翠全低岭,虚明半出林。

帝乡遥在目,铁马又骎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无边的寒云色彩深浅不一,显得广阔而迷茫。
如龙的祥瑞若隐若现,却无法遮挡阳光,使之变得阴暗。
山岭上积聚的翠绿几乎低垂,光线透过树林显得空旷而明亮。
遥远的天帝之城清晰可见,战马疾驰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注释

寒云:寒冷的云层。
苍茫:广阔而迷茫。
从龙:象征吉祥的龙。
捧日:形容事物试图遮挡阳光。
积翠:层层叠叠的绿色。
虚明:光线明亮而空旷。
帝乡:指天帝居住的地方,常用来代指京城或仙境。
铁马:披甲的战马,象征战争或军事行动。
骎骎:形容马跑得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和深远的思念之情。开篇“无限寒云色,苍茫浅更深”两句,以宏伟的笔触勾勒出一派苍凉而又神秘的天气,寒云似无边际,色彩变化万千,从浅至深,给人以深邃莫测之感。

“从龙如有瑞,捧日不成阴”两句,通过“龙”的形象,传达了一种吉祥与强大的意象。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权力和好运的象征,它似乎要升腾而起,但即便如此,也只是“如”有瑞气,而并未真正形成遮日的阴霾,这或许暗示着一种虽有力量却仍需克制的美好愿望。

“积翠全低岭,虚明半出林”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积翠”指的是层层叠叠的绿色山峦,这里的“翠”更深化了山岭的颜色,使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山岭低沉,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天气的“虚明”,意味着光线透过树林,照射在大地上的光影交错,形成了一种既空旷又不失温润的景象。

最后,“帝乡遥在目,铁马又骎骎”两句,则将视野拉远至遥不可及的地平线上。“帝乡”指的是京城所在地,这里用“遥在目”来表达一种心之所向的深情。而“铁马又骎骎”,则是对旅途中奔波劳顿的情形作画,铁马在这里不仅象征着速度和力量,也映射出诗人对于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于远行者的一份深沉祝愿与不舍之情。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新昌里言怀

性拙偶从宦,心闲多掩扉。

虽看北堂草,不忘旧山薇。

花月霁来好,云泉堪梦归。

如何建章漏,催著早朝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暇日览旧诗因以题咏

逍遥心地得关关,偶被功名涴我闲。

有寿亦将归象外,无诗兼不恋人间。

何穷默识轻洪范,未丧斯文胜大还。

筐箧静开难似此,蕊珠春色海中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猷川雪后送僧粲临还京时避世卧疾

连步青溪几万重,有时共立在孤峰。

斋到盂空餐雪麦,经传金字坐云松。

呻吟独卧猷川水,振锡先闻长乐钟。

回望群山携手处,离心一一涕无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山中人不见,云去夕阳过。

浅濑寒鱼少,丛兰秋蝶多。

老年疏世事,幽性乐天和。

酒熟思才子,溪头望玉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