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纪书事二首(其一)

东吴远别客西秦,怀旧伤时暗洒巾。

满野多成无主冢,防边半是异乡人。

山河再阔千馀里,城市曾经一百春。

闲与将军议戎事,伊兰犹未绝胡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从东吴远道而来作别西秦的朋友,怀念过去感伤时事暗自泪湿衣襟。
原野上处处可见无人认领的荒坟,守卫边疆的多半是远离家乡的人。
山河广阔绵延上千余里,这座城池历经了一百多个春天。
闲暇时与将军商讨军事事宜,但伊兰之地的胡人之乱仍未平息。

注释

东吴:古代地域名,大致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西秦:古代地域名,大致指今陕西西部一带。
怀旧:怀念往事。
伤时:为时事而感伤。
暗洒巾:暗自流泪至湿透手帕。
满野:遍布田野。
无主冢:没有主人的坟墓,指战死或流离失所者的坟墓。
防边:守卫边疆。
异乡人:外地人,远离家乡的人。
山河再阔:形容山河极其广阔。
千馀里:上千里的意思,形容距离远。
城市:城池,都市。
曾经一百春:经历过一百个春天,比喻历史悠久。
闲与:在空闲时与。
将军:高级军官。
议戎事:讨论军事事务。
伊兰:泛指西域地区,这里代指边疆地区。
胡尘: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入侵的战争的代称,这里指战乱。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争与异乡生活的诗,充满了对过去和故土的怀念。开篇“东吴远别客西秦”两地相隔,让人心生离愁。接着,“怀旧伤时暗洒巾”透露出诗人的哀伤之情,每当想起往昔,便不禁泪落。

“满野多成无主冢,防边半是异乡人”两句,通过无名尸骨和异乡军旅的描写,传达了战争带来的悲凉与流离失所之感。战乱留下的无主冢,反映出生命的脆弱;而那些在边塞防守的士兵,大多是远离家乡的人,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异乡的孤独和不易。

“山河再阔千馀里,城市曾经一百春”则是对时光流转与空间广袤的一种描绘。山河如旧,而时间却已过去千年;城市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屹立,见证了无数的春秋。

最后,“闲与将军议戎事,伊兰犹未绝胡尘”则表明诗人在边塞不仅有怀念之情,更有参与军事讨论的情景。这里的“伊兰”通常指代西域地区,而“胡尘”则暗示着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战争的阴霾尚未散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历史遗迹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苍凉与诗人深沉的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155)

许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 字:文化

相关古诗词

成纪书事二首(其二)

蹉跎远入犬羊中,荏苒将成白首翁。

三楚田园归未得,五原岐路去无穷。

天垂大野雕盘草,月落孤城角啸风。

难问开元向前事,依稀犹认隗嚣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早发洛中

半夜发清洛,不知过石桥。

云增中岳大,树隐上阳遥。

堑黑初沉月,河明欲认潮。

孤村人尚梦,无处暂停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曲江三月三日

满国赏芳辰,飞蹄复走轮。

好花皆折尽,明日恐无春。

鸟避连云幄,鱼惊远浪尘。

如何当此节,独自作愁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汝州郡楼望嵩山

不共众山同,岧峣出迥空。

几层高鸟外,万仞一楼中。

水落难归地,云离便逐风。

唯应霄汉客,绝顶路方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