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苏筑斋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首联“案有乾萤筴有鱼,风来恰受半窗虚”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斋室内的情景,案上放置着干涸的萤火虫和鱼骨,微风拂过,带来了一丝清虚之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颔联“一时差胜苏卿窖,千古应传扬子居”将苏筑斋与历史上的两位隐士苏卿和扬子居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古人高洁品质的敬仰以及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满足与自豪。
颈联“禾黍已深妨远目,儿童屡进授新书”则转而描写自然景色与教育场景,稻田与麦田的茂盛遮挡了远处的视线,但孩子们的求知欲却如同新生的绿苗,不断汲取知识的甘露。尾联“生涯只此聊终岁,更有何门好曳裾”总结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态度,认为这样的生活已经足够丰富,无需追求更多的名利地位,流露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与对未来的淡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教育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