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在春日出游的景象和心境。在开篇,藓石阑干一欠伸,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大地回暖、生命力旺盛的画面,而垂杨无力不禁颦,则透露出一种萧索与哀愁。清明时节,自然景物已是一派新鲜,但诗人却关注燕子的未来,不知谁能替代它们飞翔,这里流露出的或许是对自己命运的思考。
病起不知双鬓雪,雨中老却一分春,是诗人在疾病初愈后,对时间流逝和自身年华增长的感慨。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对于诗人而言,却是对自己衰老的深刻体验。
最后,西山云卧蕨拳紫,待约溪翁饱食新,是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他期待着与朋友相聚,在春天的美好景色中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以此来弥补自己内心的不足和对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以及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悟。它既有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和衰老的沉思,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蕴深长的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