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煮石

匡庐五老多山骨,饱露秋霞高突兀。

乘云仙子掇下来,谩借坎离施妙术。

鼎下红风拂拂,鼎上浮气沕沕。

华池神水永不枯,造化无言真药物。

岩前坐对梧桐月,千古风流人未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五老峰的雄伟与神秘,以及煮石这一炼丹术的奇妙过程。开篇“匡庐五老多山骨”,以“山骨”喻指五老峰的坚韧与挺拔,展现出庐山的自然之美。接着“饱露秋霞高突兀”,进一步描绘出五老峰在秋日霞光中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

“乘云仙子掇下来,谩借坎离施妙术”两句,将神话色彩引入,想象仙子从云端摘取石料,运用坎离(阴阳)之术进行炼制,充满了奇幻与神秘感。随后,“鼎下红风拂拂,鼎上浮气沕沕”描绘了炼丹时火焰翻腾、烟雾缭绕的场景,生动展现了炼丹过程的热烈与神秘。

“华池神水永不枯,造化无言真药物”则表达了对炼丹术中所蕴含的自然力量的赞美,认为这些经过精心提炼的物质,是大自然赋予的真正药物,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和治疗功效。

最后,“岩前坐对梧桐月,千古风流人未没”以静谧的夜晚为背景,诗人仿佛坐在岩石前,面对着月光下的梧桐树,感慨于历史长河中那些风流人物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神与成就却如同这永不枯竭的华池神水一般,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不仅展现了庐山的自然景观,也寓意了对炼丹术这一古老文化现象的赞美与思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554)

张天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 字:汝德
  • 号:叶冈
  • 籍贯:别号爱梅道

相关古诗词

过石鼓庙

不见石鼓歌,有庙徒嵯峨。

庙兹不复见,草色迷閒坡。

卓哉魏夫子,千古名不磨。

胡鬼无踪迹,吾道盈江河。

稂莠不复蠹,膏腴育嘉禾。

我生喜有依,莲池挹馀波。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答泰和朱仰溟秀才

世道有升降,文章随低昂。

六经自天成,浑然玉中藏。

煨烬恨秦火,穿凿滥汉觞。

天德在人心,谷种无损伤。

达人善树艺,西成满穰穰。

客从西江来,勤渠登叶冈。

当今四书院,圣代昭文光。

岳麓与石鼓,白鹿兼睢阳。

溯流可穷源,上达真羲皇。

先天自亲切,何切涉微茫。

与子相见晚,握手溟海傍。

奋然击楫渡,放歌水云乡。

相期登周岸,八表同周章。

安然了此心,坐笑天上堂。

养晦可闻此,素能知我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季冬望过蕉溪

密云山顶生,我在云中行。

白石扣牛角,黄鹂飞玉京。

乖厓瘦霜行,齐云绚朱楹。

飞泉断复续,峻坂陂半平。

愁云暗越山,朔风吹楚城。

乳鸦古木栖,水鸟寒塘鸣。

红颜叹落落,白发悲惺惺。

徘徊岁将暮,惆怅衣未更。

策驴入长沙,折腰悬青萍。

半生历江山,随处询姓名。

蠛蠓人所惜,鹪鹩分何争。

临风发长叹,聊以白我情。

形式: 古风

移甥李清江

有酒幸借我,无酒还须酤。

丹灶火正红,养我老病躯。

念子知我素,青丝系玉壶。

四体三字母,得之苏竹湖。

慇勤送清江,儿孙学步趋。

端阳在伊迩,黄雄泛菖蒲。

南下荐先茔,顾子同欢娱。

我将弹冠出,来岁知同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