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十三首(其二十五)

点即不到,一大藏教锦上铺花。

到即不点,祖师西来金声玉振。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碧潭云外不相关。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克勤的《偈五十三首》之二十五,巧妙地运用了禅宗的思维模式和语言特点,展现了深邃的哲理与禅意。

“点即不到,一大藏教锦上铺花。” 这句话以“点”与“不到”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在禅宗修行中,追求的不是表面的、直接的领悟,而是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让佛法的智慧如同锦绣般铺展在心灵深处的过程。这里,“一大藏教”指的是佛教经典,强调的是深入理解和体验佛法的精髓。

“到即不点,祖师西来金声玉振。” 这句则进一步阐述了禅宗修行的境界。当修行者真正达到某种觉悟时,无需刻意去寻找或强调某个特定的“点”,因为真正的领悟已经自然发生,如同祖师西行传法,金钟玉磬之声自然响起,不需要人为的强调或标记。这里,“祖师西来”暗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以及后来的历代禅宗大师,他们的教诲如同金钟玉振,响彻心扉。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碧潭云外不相关。” 最后一句将禅宗的教义与个人的体验联系起来,指出虽然祖师的教诲与个人的体验可能表面上看是同一的,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就像碧绿的潭水与天边的云彩,各自独立,却又相互映照。这句话强调了禅宗修行中个体的直觉体验与传统教义之间的关系,即两者虽有联系但又超越了表面的相似性,需要修行者自己去体悟和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禅宗修行中的关键概念,如领悟、觉悟与个人体验,以及这些概念如何与传统的佛教教义相融合,最终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字的深层理解状态。

收录诗词(73)

释克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五十三首(其二十六)

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一切诸佛,皆恁么转。

若向下去,三乘五性,顿渐偏圆。

若向上去,不唯觅下口处不得。

临济德山,目瞪口呿。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二十七)

入田不拣,三千里外黑漫漫。

牛头没,马头回,百亿万劫没交涉。

拈一放一,节外生枝。举古举今,无风起浪。

山僧今日,一时拨断。

千峰势到岳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二十八)

终日相逢无半面,刚然千里有知音。

不须格外论奇特,只此全机耀古今。

倾盖如旧,白头如新。两镜相照,不隔纤尘。

遍界未尝示相,毫端普现色身。

止犹谷神,动若行云。相见又无事,不来还忆君。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二十九)

棒头取證,撒土撒沙。喝下承当,承虚接响。

向上向下,转见颟顸。说妙谈玄,和泥合水。

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

平地欺人,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

掉棒打月,佛祖凡圣,拈向一边。

红霞穿碧落,白日绕须弥。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