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师堂双竹

累石为峰太谨严,故排双竹辟修纤。

天风似亦喜清净,时袅枝梢为埽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翻译

堆砌石头成山峰太过严谨,因此设置两根竹竿来开辟出狭长的道路。
天风似乎也喜欢清静,不时地摇动树枝清扫屋檐。

注释

累石:堆积石头。
为峰:形成山峰。
太谨严:过于严谨。
排双竹:设置两根竹竿。
辟修纤:开辟狭长道路。
天风:自然界的风。
喜清净:喜欢清静。
袅枝梢:轻轻摇动树枝。
埽檐:清扫屋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景物的精细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环境的喜爱和赞美。

“累石为峰太谨严”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山峰层叠、险峻的情状。这里的“累石”指的是堆积如山的岩石,“太谨严”则表达了这些石峰之间错综复杂,如同要防守什么珍贵之物一般,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故排双竹辟修纤”一句,则转向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和意图。这里的“故排”意味着有意识地种植或安排,“双竹”则是诗中重要的意象,它们被刻画得“辟修纤”,即它们的枝叶稀疏而又细长,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这两句交织出一幅既自然又有人工雕琢的景致。

“天风似亦喜清净”这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环境氛围。这里的“天风”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它似乎也享受着这份清净无为的情境。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于纯净自然情怀的向往。

最后,“时袅枝梢为埽檐”则是对景象的进一步刻画。“时袅”意味着偶尔地,轻柔地,“枝梢为埽檐”则描绘出竹叶随风摇曳,如同在清扫屋檐一般。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也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石、竹林和天风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清幽雅致景象的热爱,以及他自身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胡人走马行

天街极目如平水,胡人走马天街里。

南宫宴罢晚色深,宿雨初乾尘不起。

胡巾满插汉京花,雕鞍一簇浓如霞。

千蹄撇过在顷刻,闪电飞星不留迹。

路旁看者如堵墙,街使传呼俱辟易。

朝家和戎七十年,只矢不射胡中天。

尔曹不必夸驰骋,官家无意窥幽燕。

稳将金帛北归去,万岁千秋祝明主。

毡车满野春草长,任尔祁连山下住。

形式: 古风

送晁无咎之官塞上

人生苦南北,相见出偶尔。

喧阗都市中,乃复遇之子。

东莱遽别后,故人今有几。

诜诜塾与序,进学亦可喜。

语阑行色动,轻裘有知已。

去去何当回,山川正芳晖。

边州剩厨传,应不典春衣。

形式: 古风

送元珍赴官合州

羁旅倦京国,春风常闭门。

叩门谁过我,云是竹王孙。

颀然八尺长,玉质文理温。

探之以群书,浩渺倾昆崙。

馀波濯我热,挹取不计盆。

朝落清风窗,暮埽明月轩。

傲兀足真趣,不随车马喧。

动可与俱游,静可与忘言。

胡为舍我去,独指岷江源。

偪侧凤翔西,叠岭如骏奔。

滔滔蜀天漏,沉沉山月昏。

到官复何时,清秋禾黍翻。

冷局自少责,读书勿忘餐。

登临时自适,吟思搅乾坤。

鱼雁若可托,篇诗寄湘沅。

形式: 古风

送王炳之之饶州

衡门喜见过,相与话行色。

江左昔之官,鄱阳饱从役。

重湖绕官舍,尘不到旌戟。

绿水平朱栏,青山临画鹢。

鱼来城市富,雁下沙汀黑。

玉楮光动毫,琼杯香泛席。

固知足优游,但恐少宾客。

聚散宁易忘,登临傥相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