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刁经臣归润州兼寄昙师

古来山林士,一往不复返。

区区世上名,岂毕车自挽。

前有高山危,后有落日晚。

未知所止息,已慕田家饭。

爱君京口归,万事不著眼。

乘马饰鞍辔,乘舟画屋版。

长途与白浪,健驶固莫限。

力殚风定时,各各系岸栈。

寄语老空人,青崖勿锄刬。

形式: 古风

翻译

自古以来的山林隐士,一旦离开就不再返回。
微不足道的世间名声,怎能靠一辆车独自承载。
前方有险峻高山,身后则是夕阳西下。
还不知何处停歇,已向往田园生活。
羡慕你从京口归来,对世事都不再挂怀。
骑马出行,马鞍马鞭装饰华丽。
无论是陆路乘船,疾驰无阻。
直到风力耗尽,各自停泊在岸边栈道。
告诉那些空门中人,青崖上的草木不要随意砍伐。

注释

山林士:隐士。
一往:一去不返。
区区:微小。
名:名声。
车自挽:独自拉车。
高山危:险峻高山。
落日:夕阳。
田家饭:田园生活。
京口归:从京口回来。
万事:所有事情。
饰鞍辔:装饰马具。
画屋版:绘制船舱图案。
健驶:疾驰。
限:限制。
力殚:力气耗尽。
岸栈:岸边栈道。
老空人:空门中人。
青崖勿锄刬:不要砍伐青崖上的草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友人刁经臣归润州并寄赠昙师而作,表达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归乡的祝福。首句“古来山林士,一往不复返”描绘了古代文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理想,他们一旦选择归隐,便不再回头。接着,“区区世上名,岂毕车自挽”暗示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认为追求这些并不值得自己亲自操劳。

诗中“前有高山危,后有落日晚”以自然景象象征前方的艰难和时光的流逝,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未知所止息,已慕田家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即使前途未卜,也希望能过上宁静的农耕生活。诗人对刁经臣的归乡给予积极的肯定,“爱君京口归,万事不著眼”,赞赏他能放下一切,回归平淡。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刁经臣归途中的场景,无论是骑马还是乘舟,都显得轻松愉快,显示出他对归乡之路的期待和享受。“长途与白浪,健驶固莫限”形象地写出旅途的畅快,而“力殚风定时,各各系岸栈”则写出了到达目的地后的宁静与安顿。

最后,诗人以“寄语老空人,青崖勿锄刬”告诫昙师,不必过于执着于修行,应顺应自然,享受山林的静谧,体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寓含了诗人自己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

会稽迎太守,舟屋画粉雘。

前舟载图书,后舟载女乐。

月出镜湖心,长笛使孤作。

还见渔者来,曾令李谟愕。

吹裂比竹管,士果不可度。

二分学宫装,艳色斗京洛。

尝闻有西子,菡萏不相若。

得郡考故迹,精绝古所怍。

慎莫为俗牵,乘閒数斟酌。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送万州武宁段尉

相见三十载,喜君始成名。

新袍照江绿,白发憎鉴明。

临水必观鱼,独伤鱼命轻。

朝为渊底游,暮为釜中烹。

彼方路艰远,其民亦天氓。

馁之则为盗,非是恶厥生。

捕多勿夸能,能在不犯兵。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万谔昌秀才

志士不恋家,安能坐㕮咀。

儒冠难徒行,马骨瘦可数。

后仆隔山陂,前林遇风雨。

寒村夜宿时,寂默谁对语。

形式: 古风

送上虞孙主簿

稽山参云深,剡水与天碧。

行将啼鸟亲,玩不游鳞隔。

况世住新安,又尝为粤客。

风物知所谙,穷幽梯翠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