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

会稽迎太守,舟屋画粉雘。

前舟载图书,后舟载女乐。

月出镜湖心,长笛使孤作。

还见渔者来,曾令李谟愕。

吹裂比竹管,士果不可度。

二分学宫装,艳色斗京洛。

尝闻有西子,菡萏不相若。

得郡考故迹,精绝古所怍。

慎莫为俗牵,乘閒数斟酌。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在会稽迎接太守,船只上画满了彩色的图案。
前面的船装载着书籍,后面的船则载着歌舞团。
明月从镜湖中心升起,悠扬的笛声在寂静中回荡。
渔夫归来,连李谟都感到惊讶,那笛声之美妙。
笛声之激越,胜过最精细的竹管,令人难以想象。
二分的学宫乐器装饰,色彩艳丽,足以与京洛的繁华媲美。
我曾听说有西施,但她的美也无法与这笛声相比。
来到此地考察旧迹,古代的精湛技艺令人赞叹。
切勿被世俗所牵累,要把握闲暇,细细品味。

注释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舟屋:船只上的房屋。
镜湖:古代湖泊名,今浙江镜湖。
长笛:中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
愕:惊讶。
比竹管:形容笛声的美妙。
学宫:古代的学校或教育机构。
西子:指美女西施。
故迹:过去的遗迹或历史事件。
慎:谨慎,慎重。
数斟酌:多次品味,反复思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友人刁景纯学士即将赴任越州而作,以描绘迎接太守的盛况和对刁景纯才情的赞赏为主题。首句“会稽迎太守”点明了背景,接着通过“舟屋画粉雘”描绘出舟船装饰华丽的场景,显示出迎接的隆重。诗人以“图书”与“女乐”并提,暗示了文化与娱乐的交融。

“月出镜湖心,长笛使孤作”描绘夜晚月色下的湖面,长笛声孤独悠扬,增添了诗意。接下来的“还见渔者来,曾令李谟愕”则通过渔者惊讶的反应,侧面烘托刁景纯的才华超群。“吹裂比竹管,士果不可度”进一步赞美他的音乐技艺,说他的笛声能超越普通乐师。

“二分学宫装,艳色斗京洛”形容刁景纯的风采如同京城洛阳的繁华,暗示他在学术上的出众。诗人以“西子”之美相比,强调刁景纯的风姿不凡。“得郡考故迹,精绝古所怍”称赞他在学问上深入研究,达到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最后两句“慎莫为俗牵,乘閒数斟酌”,劝诫刁景纯在忙碌的官场中要保持独立思考,适时放松,享受饮酒的乐趣。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既展示了送别的深情,又赞扬了友人的才华。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万州武宁段尉

相见三十载,喜君始成名。

新袍照江绿,白发憎鉴明。

临水必观鱼,独伤鱼命轻。

朝为渊底游,暮为釜中烹。

彼方路艰远,其民亦天氓。

馁之则为盗,非是恶厥生。

捕多勿夸能,能在不犯兵。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万谔昌秀才

志士不恋家,安能坐㕮咀。

儒冠难徒行,马骨瘦可数。

后仆隔山陂,前林遇风雨。

寒村夜宿时,寂默谁对语。

形式: 古风

送上虞孙主簿

稽山参云深,剡水与天碧。

行将啼鸟亲,玩不游鳞隔。

况世住新安,又尝为粤客。

风物知所谙,穷幽梯翠壁。

形式: 古风

送下第亲旧

花开风雨恶,坐见纷纷落。

明日结子时,又复有脱萼。

莫嗟树渐老,树老子亦著。

共爱西枝繁,不数东枝弱。

他年会有春,却看西枝薄。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