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处初寒好,初寒肃政台。
官闲免簿领,门静少尘埃。
天借风霜气,人无鹰隼猜。
庭荒馀老柏,尚有夕乌来。
这是一首描绘初冬景象与内心感受的诗作。"何处初寒好,初寒肃政台"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个地方在初冬时分的美好情怀,以及这种季节给人的清冷、庄严之感。
"官闲免簿领,门静少尘埃"则描绘了一种安逸且不受干扰的生活状态。"官闲"意味着公务不繁忙,诗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这份宁静;"门静少尘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清净无为、远离尘嚣的环境。
接下来的"天借风霜气,人无鹰隼猜"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季节中的纯洁与和谐。自然界通过风和霜来展示其清冷,而人类则没有了戒备之心,没有了彼此之间的怀疑与防范。
"庭荒馀老柏,尚有夕乌来"则是对庭院景观的一种描写。"庭荒"意味着庭院有些荒凉,但依然有一棵古老的柏树立在那里;而"尚有夕乌来"则表现出即便环境荒凉,仍旧有乌鸦栖息于此,增添了一丝生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初冬景象的描绘,以及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纯洁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何处初寒好,初寒叠石溪。
山斜改昏晓,路曲失东西。
拾栗走村稚,凿垣巢乳鸡。
我来闲拥褐,曝背草檐低。
何处初寒好,初寒喷玉泉。
折冰流谷口,飞溜落云边。
雀噪聚林杪,樵歌下石巅。
寻幽不思返,坐啸夕阳偏。
何处初寒好,初寒禹凿门。
遥天露崖口,轻浪漱山根。
万佛龛苔老,一灯林霭昏。
渔梁杳相望,石濑夜声喧。
何处初寒好,初寒太室山。
晴空烟澹泊,返照雪孱颜。
极目雁稍没,无心云自还。
犹馀拜表累,不得坐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