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文裕初寒十首(其六)

何处初寒好,初寒喷玉泉。

折冰流谷口,飞溜落云边。

雀噪聚林杪,樵歌下石巅。

寻幽不思返,坐啸夕阳偏。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哪里的初冬最适合欣赏,初冬时节玉泉涌出清冷的水花。
冰块在山谷口断裂,像流水般飞溅,落在云端边。
鸟儿在树梢上嘈杂鸣叫,樵夫的歌声从山石之巅飘下。
我沉浸于寻找幽静之地,忘记了归途,独自坐在夕阳下长啸。

注释

何处:哪里。
初寒:初冬。
喷玉泉:涌出玉泉。
折冰:冰块断裂。
流谷口:山谷出口。
飞溜:飞溅的水滴。
雀噪:鸟儿鸣叫。
林杪:树梢。
樵歌:樵夫的歌声。
寻幽:寻找幽静。
不思返:忘记归途。
坐啸:坐着长啸。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早冬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何处初寒好,初寒喷玉泉。" 这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明初冬的气候最为宜人,并且以“喷玉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冰雪融化成水的情景,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折冰流谷口,飞溜落云边。" 这两句则通过对山谷中冰河的描述,以及水流在高空中的姿态,展现了初冬景色的壮观与神秘。

"雀噪聚林杪,樵歌下石巅。" 这两句描绘了鸟儿在树梢间鸣叫以及樵夫在山石上唱歌的情形,传达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氛围。

"寻幽不思返,坐啸夕阳偏。"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沉醉于自然美景,不愿离开的心境,以及对夕阳下悠然自得的情感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初冬世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自然情怀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其五)

何处初寒好,初寒禹凿门。

遥天露崖口,轻浪漱山根。

万佛龛苔老,一灯林霭昏。

渔梁杳相望,石濑夜声喧。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其四)

何处初寒好,初寒太室山。

晴空烟澹泊,返照雪孱颜。

极目雁稍没,无心云自还。

犹馀拜表累,不得坐松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其三)

何处初寒好,初寒洛水桥。

沙痕水清浅,风叶柳萧条。

关塞长涂直,嵩丘倒影遥。

凤楼虽在北,车马不尘嚣。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其二)

何处初寒好,初寒洛汭宫。

翠华虽脉脉,佳气自葱葱。

阙角月华白,苑墙霜叶红。

都人心望幸,注目不离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