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潏水君俞用韩泛南溪韵作诗三首遂和(其三)

山亏一篑功,泉废九仞迹。

精神去不回,虚牝黄金掷。

溯舟望南麓,近岸多巨石。

溪流曲折多,波喧奔湍激。

野竹拥杂树,纷纷两参列。

古松气不群,苍然数百尺。

晚花发幽丛,浮云动遥壁。

优游可忘年,去此皆妄役。

形式: 古风

翻译

功败垂成的山峦,泉水消失在九仞深的沟壑。
精神一旦消散无法挽回,宝贵的黄金也被随意丢弃。
逆流而上,眺望南边的山坡,岸边布满大石头。
溪水弯弯曲曲,水流声喧闹,奔腾湍急。
野生的竹子与杂树混杂,错落有致地排列。
古老的松树卓尔不群,苍翠挺拔高达百尺。
傍晚时分,花朵在幽深的丛中绽放,远方的墙壁被浮云轻轻触动。
在这里悠闲自在,岁月仿佛静止,远离世俗劳役才显得珍贵。

注释

山亏:功败垂成。
泉废:消失。
精神:精神力量。
虚牝:空虚无物。
黄金:宝贵财富。
溯舟:逆流而上。
南麓:南坡。
巨石:大石头。
波喧:水流声喧闹。
野竹:野生竹子。
参列:错落排列。
古松:古老的松树。
群:出众。
百尺:极高。
晚花:傍晚的花朵。
幽丛:幽深的丛中。
遥壁:远方的墙壁。
优游:悠闲自在。
忘年:忘记岁月。
妄役:世俗劳役。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景色的诗歌,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超脱尘世纷扰的心境。

"山亏一篑功,泉废九仞迹。" 开篇便以宏大手法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山的崩塌与泉的干涸,寓意深远,显示了自然界无穷的力量和变迁。

接下来的"精神去不回,虚牝黄金掷。"则透露诗人对物质欲望的超然态度,精神一旦飞扬,便不再沉迷于世俗的诱惑。

"溯舟望南麓,近岸多巨石。溪流曲折多,波喧奔湍激。" 这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示了诗人泛舟山水之乐,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舟行于曲折的溪流间,四周是巨石与奔腾的波涛,这些生动的画面构成了诗歌的核心。

"野竹拥杂树,纷纷两参列。古松气不群,苍然数百尺。" 野竹与杂树交织,古松挺拔,显示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以及岁月沉淀下来的沧桑巨变。

"晚花发幽丛,浮云动遥壁。优游可忘年,去此皆妄役。" 诗尾以晚花与浮云相映,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获得的超然和自由,仿佛时间也随之淡化。最后一句则总结全诗,强调了远离尘世烦恼的生活才是真实而纯粹的。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自然界力量与美丽的赞美,传递出一种超脱物欲、归于自然的心灵追求。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芸叟召杜城晚饮遂宿于东轩欲同游五台寺有诗因和其韵

第五桥东潏水滨,山红漫漫绿纷纷。

溪边童子风雩舞,林外先生植杖耘。

高论但谈双树法,胜游将步五峰云。

东轩夜久清无寐,山雨初从叶上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

少年游嵩丘,登高吾独见。

西游渡陇坂,脱屣古河县。

削发俗网裂,绝味诸漏断。

卧胁三十年,凝尘满羌簟。

六月大地燋,炉中结冰霰。

牛头实栴檀,降出九重殿。

正就寂灭时,泉竭悲禽散。

直从开元初,到今色不变。

破屋闭真相,野鼠嗅香篆。

时有碧眼人,酌乳供新献。

形式: 古风

陈元常醉眠庵

渊明喜閒放,自号葛天民。

我眠君且去,人谓此语真。

无机物莫猜,鸥鸟犹狎驯。

欲眠何遣客,一念已生尘。

岂如庞德公,相对忘主宾。

陈生性嗜酒,大白举浮身。

众中时酣卧,常贮满腹春。

澒洞更何物,知容几辈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依来韵答谢教授敞还鄙藁语

老便收气自暖腹,厌见先浆动人目。

乘间萦思似秋虫,终日牵丝不成幅。

广文嗜好背时利,妙律开云发孤竹。

已惊垂蚓得鲸归,更愧并貂持狗续。

可嗟按剑夜投珠,何异剖岩朝泣玉。

昨宵月暗风凄凄,灯阴神物来听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