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元遗山集

神京碟血竟生还,忍死重过石岭关。

一寸秋毫成野史,百年老泪洒空山。

身经北渡流离际,才与东坡伯仲间。

文献中州尽凋丧,赖君大手记完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读元遗山集》由清代诗人凌廷堪所作,通过对元代诗人遗山的诗歌集进行阅读和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变迁、民族兴衰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感慨。

首联“神京碟血竟生还,忍死重过石岭关”,描绘了历史上的动荡与牺牲,神京(指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在战乱中遭受破坏,但仍有生还者,他们忍着生离死别之痛,再次踏上艰难的旅程,穿越石岭关,象征着不屈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

颔联“一寸秋毫成野史,百年老泪洒空山”,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历史的微小片段相联系,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经历,也可能成为后世了解历史的线索。同时,百年老泪洒空山,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哀思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颈联“身经北渡流离际,才与东坡伯仲间”,将诗人自己与苏轼(东坡)相提并论,意味着在经历了北方迁徙的苦难之后,诗人的才华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与苏轼相媲美,体现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敬仰和自我期许。

尾联“文献中州尽凋丧,赖君大手记完颜”,指出中原地区因战乱而文献凋零,幸亏有遗山这样的文人记录下了这段历史,保存了文化记忆。这里“完颜”可能指的是金朝的完颜氏家族,遗山是金朝末年到元朝初年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对于后世了解那段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也蕴含了对文化传承与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锐洞察和对文化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3)

凌廷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次仲。少赋异禀,读书一目十行,年幼家贫,弱冠之年方才开始读书。稍长,工诗及骈散文,兼为长短句。仰慕其同乡江永、戴震学术,于是究心于经史。乾隆五十四年(1790)应江南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例授知县,自请改为教职,入选宁国府学教授。之后因其母丧到徽州,曾一度主讲敬亭、紫阳二书院,后因阮元聘请,为其子常生之师。晚年下肢瘫痪,毕力著述十余年

  • 字:仲子
  • 籍贯:安徽歙县
  • 生卒年:1755-1809

相关古诗词

鄞城秋感

力战东南未罢兵,翁洲烽火照严城。

窗前晓日群鸦散,枕上秋潮万马惊。

丛桂乍添霜后色,高梧时作雨来声。

遥闻诸帅传飞檄,屡报鲸波旦夕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时会

史氏多饶舌,摭拾败与成。

逢时或中才,失志每豪英。

姊稗占土膏,差强不熟粳。

镈镛置不考,翻逊瓦釜鸣。

桓荣遭汉盛,曲谨有能名。

贺循遘衰晋,贤良终见轻。

所以逃虚子,羞与造物争。

江淹惜敬通,恨赋空不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初夏拟移家五㲼

青山典尽意何如,远寄江涯学荷锄。

饷午盘传新茁韭,销时笥检旧删书。

云联断霭天光净,水溢危桥客屐疏。

笑傍繁阴谋小筑,秋风共挽鹿门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眉岫苍松图

东来黛色敷如眉,上有百尺之长丝。

蟠云者根参天枝,屈伸偃仰任纷披。

风霜染就岁寒姿,栋梁何必劳工师。

众窍于喁吹参差,下方万户闻清飔。

夜深雷雨发其私,绕地碎霞皆成芝。

长髯真人号安期,五色石煮烂如脂。

一声啸起惊赤螭,翠盖撑空天四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