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为袁敬甫补悼亡

玉卮娘,人间金屋难藏。

是生成、雪肤花貌,海山别有家乡。

九螭钗、两头敲重,千蝶帐、四角拖长。

稽首情天,扫眉才地,镜台双笑伴檀郎。

谁说道、书生无命,曾染杜兰香。

还牢记、帕装端正,钏响荒唐。

问因何、西东沟水,茂陵留句凄凉。

抱愁眠、暗销龙骨,收影去、空费鸾肠。

白燕秋飞,红鹃春哭,伤心不见殓时妆。

料碧海、娥情定悔,夜夜照潇湘。

虚博得、月归环佩,云想衣裳。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玉卮娘"为引子,描绘了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的美貌如同雪肤花貌,超凡脱俗,仿佛来自海山仙境。她的饰品精致繁复,如九螭钗和千蝶帐,显示出其高贵的身份和奢华的生活。她的情感深沉,对爱情执着,与心爱之人共度欢乐时光,但又面临生死离别。

诗人感叹书生命运多舛,提及杜兰香的典故,暗示了袁敬甫的不幸遭遇。女子的记忆犹新,珍视着亡者的遗物,如帕子和钏环,它们在她心中唤起无尽的哀伤。沟水东流,茂陵诗句,都寄托着对逝者深深的怀念,她的悲痛难以言表,连梦境中也充满了哀愁。

最后,诗人借碧海仙女嫦娥的悔恨和月宫的意象,表达了对袁敬甫的永恒思念,以及对亡者无法再见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华丽,展现了作者对亡友的深情悼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琴调相思引.十月十二夜

玉貌仍同雪一般。桃红略减别时颜。

任凭憔悴,也尽彀郎看。

小影如魂当月坐,花间不信是人间。

抱来才慰,真个未成烟。

形式:

一丛花.十三夜

美人生性耐天寒。常恁袖儿单。

凉阶小雨扶花立,红泪洒、秋海棠边。

玉笛供薪,金钗换酒,一例嫁邯郸。

斜扉闭月指轻弹。不躲应门鬟。

绿窗软语兜鞋处,沉吟久、蹙断眉山。

鹦鹉心多,蟾蜍眼独,今夜出来难。

形式:

凤栖梧.湖中夜听风涛,有感

人与蛟龙同不卧。如许秋声,涨得湖天破。

湖水湖风相唱和。半空纯是离骚些。

紧靠篷窗人一个。昏黑为天,惨绿为灯火。

他日思量眉定锁。不知今夜如何过。

形式:

凤凰台上忆吹箫.岳阳废楼寒眺

耄柳藏烟,髡芜待雪,湖天秋意难禁。

正落潮新岸,睡冷沙禽。

倚槛慵抬望眼,怎能穿这段阴阴。

愁来也、原无避处,况是登临。

沉吟水边,胜赏已不见,高楼倒影波心。

叹神弦仙笛。一样销沉。

人在吴头楚尾,对孤云时序侵寻。

还添个、潇湘雁儿,九辨遗音。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