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子胥奔吴所从渡江也

君家稻田冠西蜀,捣玉扬珠三万斛。

塞江流柿起书楼,碧瓦朱栏照山谷。

倾家取乐不论命,散尽黄金如转烛。

惟馀旧书一百车,方舟载入荆江曲。

江上青山亦何有,伍洲遥望刘郎薮。

明朝寒食当过君,请杀耕牛压私酒。

与君饮酒细论文,酒酣访古江之濆。

仲谋、公瑾不须吊,一酹波神英烈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和豪放的情感世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自己的胸襟与情操。

“君家稻田冠西蜀”一句,设置了诗歌发生的地点,是在四川地区的一个贵族家庭的稻田中,这里“冠”字用得好,既形容稻田的繁盛,又暗示主人家的富贵。紧接着,“捣玉扬珠三万斛”,则是对这个家族财富的夸张描写,通过古代珍宝的堆砌,表现了他们的豪华生活。

“塞江流柿起书楼”一句,转到了书房的情景,“碧瓦朱栏照山谷”,则是对这书房环境的细致刻画,展示了诗人对于学问与自然之美的追求。

接下来的“倾家取乐不论命,散尽黄金如转烛”两句,更是豪放情怀的体现。诗人通过对主人家庭挥霍无度、不计后果的生活方式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态度。

“惟馀旧书一百车,方舟载入荆江曲”则转向了诗人自身的学问与情怀。这里的“旧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的象征。这一百车书籍,被装载到船上,流向荆江,既有对知识渴望的表达,也有对未来命运的某种期待。

最后三句,“江上青山亦何有,伍洲遥望刘郎洑。明朝寒食当过君,请杀耕牛压私酒。”则是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向往。通过提及“伍洲”与“刘郎洑”,不仅是在地理上的描绘,更是在历史文化上的呼应。而最后一句,则是在提醒主人,明天寒食节应当过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与主人的交谊和对美酒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豪门生活、个人学问情怀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回忆等多维度的描写,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二月二十六日,雨中熟睡,至晚,强起出门,还作此诗,意思殊昏昏也

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

雨声来不断,睡味清且熟。

昏昏觉还卧,展转无由足。

强起出门行,孤梦犹可续。

泥深竹鸡语,村暗鸠妇哭。

明朝看此诗,睡语应难读。

形式: 古风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鞦韆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馀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二)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雨中看牡丹三首(其一)

雾雨不成点,映空疑有无。

时于花上见,的皪走明珠。

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

黄昏更萧瑟,头重欲相扶。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