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卧穷庐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遣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言聊以遣兴云耳(其五)

颛孙游圣门,尚思禄可干。

所以后世士,忘生慕荣官。

我生初未贫,传经易朝餐。

妻不解啼饥,儿不知号寒。

水菽非甘旨,吾亲亦怡颜。

箪瓢存至乐,不须求抱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代圣贤孔子门徒的思考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于贫苦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精神富足的追求。

首句“颛孙游圣门”,提到颛孙师,他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暗示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崇敬。接着,“尚思禄可干”一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但紧接着的“所以后世士,忘生慕荣官”则揭示了这种追求背后的矛盾与无奈,即人们往往为了追求荣誉和职位而忽视了生命的价值。

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状态:“我生初未贫,传经易朝餐。”他出生时并未贫穷,但为了传授经典,生活却变得艰难,只能以朝餐维持。这反映出诗人对知识传播的执着与牺牲精神。

进一步地,诗人描述了家庭的困境:“妻不解啼饥,儿不知号寒。”妻子不懂得为饥饿哭泣,孩子也不知寒冷为何物,这既是对现实贫困的直接描绘,也是对社会普遍现象的讽刺。

然而,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诗人依然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水菽非甘旨,吾亲亦怡颜。箪瓢存至乐,不须求抱关。”即使食物简单如水豆,只要家人快乐,他就感到满足。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最后,“不须求抱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追求官职,而是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个人的贫苦生活与对圣贤的向往,以及对物质与精神价值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74)

安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病卧穷庐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遣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言聊以遣兴云耳(其六)

子云辱天禄,原思乐蒿蓬。

贫贱固易居,贵盛诚难工。

士生或不偶,高节追两龚。

世道有隆污,卷舒自不同。

万古先天图,消长理谁通。

怀人今已矣,叹息将焉从。

形式: 古风

病卧穷庐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遣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言聊以遣兴云耳(其七)

被褐守长夜,虚名愧中州。

举杯对明月,顾影念同俦。

消中虽有长,四海嗟横流。

不赖固穷节,孰知身后忧。

商歌咏停云,奈此志莫酬。

三复渊明诗,邈哉此前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是春久阙膏泽而连日大风不见天日晚登西皋归而有作

风霾连昼夕,登临望还迷。

空馀衔山日,隐隐留清辉。

周嫠不恤纬,鲁女争忧葵。

曳杖归去来,且掩荒园扉。

形式: 古风

封龙十咏(其一)龙耳峰

奇峰千仞高,突兀倚天表。

神龙几何年,俛首效苍峭。

我行费跻攀,坐睨寒木杪。

放怀聊极目,巳觉尘寰小。

尚恨世累拘,未许谢纷扰。

会有赏心人,相期拾瑶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