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邓洵美

十年衣染帝乡尘,踪迹仍传活计贫。

高掇桂枝曾遂志,假拖蓝绶至终身。

侯门寂寞非知己,泽国悽惶似旅人。

今已向公坟畔过,不胜怀抱暗酸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十年来我在都城沾染了官场的尘土,生活轨迹依旧贫困艰辛。
曾经凭借才学摘得高官桂冠,却只能虚挂蓝绶直到老去。
身处权贵之家感到孤独,仿佛一个无依的旅人。
如今我已走过你的墓旁,心中满是无法言说的悲痛和酸楚。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
衣染帝乡尘:在京城官场中生活多年。
踪迹:生活的痕迹。
活计贫:生活困苦。
高掇桂枝:比喻取得高位。
遂志:实现志向。
假拖:虚挂。
蓝绶:古代官员的低级官衔。
侯门:贵族或权贵之家。
寂寞:孤独。
非知己:没有知心朋友。
泽国:水乡,比喻困境。
似旅人:如同流浪者。
今已:现在我已经。
向公坟畔过:经过你的墓地。
不胜:难以承受。
怀抱:心中的情感。
暗酸辛:内心深处的酸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对故人邓洵美的怀念之情。开篇“十年衣染帝乡尘,踪迹仍传活计贫”两句,通过反复提及长久以来在京城生活留下的印记,以及流传下来的关于邓洵美生前的俭朴作风,表达了诗人对邓洵美的深切怀念。"高掇桂枝曾遂志,假拖蓝绶至终身"两句,则是通过邓洵美曾经摘取桂枝以寄托理想,以及他一生都未能摆脱贫困的境遇,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其品格和遭际的同情。

紧接着,“侯门寂寞非知己,泽国悽惶似旅人”两句,通过对比说明了邓洵美在世时虽身处显赫之家,却得不到真正的理解和支持,而他自己则像一个漂泊异乡的人,心中充满忧虑,这强化了诗人对其不幸遭遇的怜悯。

最后,“今已向公坟畔过,不胜怀抱暗酸辛”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现实行动上对故人的追思之情。诗人经过邓洵美墓地时,无法抑制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怀念,这种情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难以承受。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的生平、品格以及与其交往经历的回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思和对于朋友不幸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身可能面临的困境与孤独感,表达了一种时代变迁中个人命运的无奈。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老病相攻偶成长句寄秘阁侍郎

衰病增加我斗谙,头风目眩一般般。

纵逢杯酒都无味,任听笙歌亦寡欢。

朝退便思亲枕簟,客来多倦著衣冠。

行行渐近悬车岁,转恐君恩报答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