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过节辰又逢连假既闭关而不出但攲枕以闲眠交朋顿少见过杯酒又难独饮若无吟咏何适性情一唱一酬亦足以解端忧而散滞思也吾弟则调高思逸诚为百胜之师劣兄则年老气羸甘取数奔之诮恭依来韵更次五章以自喜身无事为首(其一)

自喜身无事,闲吟适性情。

欲依芳树歇,更傍小栏行。

地僻疏还往,年高倦送迎。

临轩瞑目坐,神思当时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为自己没有烦事而感到欣喜,悠闲地吟诗正好符合我的性情。
想要靠着芬芳的树木休息,再绕着小栏杆漫步。
因为地方偏僻,来往的人少,我不再厌倦应酬迎客。
坐在窗前闭上眼睛,心中思绪清晰,精神焕发。

注释

身无事:没有烦心事。
闲吟:悠闲地吟诗。
适性情:符合我的性情。
芳树:芬芳的树木。
歇:休息。
小栏:小栏杆。
地僻:地方偏僻。
疏还往:来往稀少。
倦送迎:厌倦应酬。
瞑目:闭上眼睛。
神思:思绪。
当时清:当时精神焕发。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闲适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作品。诗中的意境淡雅,语言简洁自然,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自喜身无事,闲吟适性情。”表达了诗人对没有世俗牵绊、能够随心所欲吟咏诗词的喜悦,这种状态正适合他内心的情感。

“欲依芳树歇,更傍小栏行。”则描写了诗人想要靠近鲜花盛开的树木休息,同时又愿意走在小巧的人行道上,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里的小栏可能是指家中的花园或是一些简易的围墙,显示出诗人的生活环境和他对私密空间的喜爱。

“地僻疏还往,年高倦送迎。”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以及因为年事已高而感到疲惫,不愿意参与过多的社交活动。

“临轩瞑目坐,神思当时清。”则是说诗人坐在门前(或马车前)的位置上,闭上眼睛静坐,当下心神澄明无杂念,这种状态让他的思绪变得异常清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远离尘世喧嚣的心态。这样的生活态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颇受推崇,被视为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自思忝幸因动咏吟

如蓬短发不胜簪,筋力衰羸分所甘。

清职美官皆遍历,物情时态尽深谙。

乘轩服冕身可用,啸月吟风意尚耽。

安得故人频会面,一樽相对共醺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