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御制赐于真人韵

玉篆金章咏洞真,真中高妙孰能伦。

世缘拨去神常静,精食休来甑已尘。

且为圣明常赞化,未应栖遁便终身。

自循多幸因君命,得往琳宫见一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用玉质印章赞美深奥的洞真之道,这高超境界谁能评说?
世俗缘分一旦消除,神灵心境常静如水,精心烹饪的食物也蒙上尘埃。
暂且为了圣明的时代常常歌颂变化,不应立即隐居度过一生。
由于你的使命,我得以有幸进入仙境,见到那一位高人。

注释

玉篆:用玉质印章。
金章:金质的印章。
洞真:深奥的道。
孰能伦:谁能评说。
世缘:世俗缘分。
神常静:神灵心境常静。
精食:精心烹饪的食物。
甑已尘:食物蒙上尘埃。
赞化:歌颂变化。
栖遁:隐居。
终身:一生。
多幸:众多幸运。
琳宫:仙境。
见一人:见到某位高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继先的作品,名为《次御制赐于真人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叹道家修炼之境界的诗歌。

“玉篆金章咏洞真”,开篇即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玉篆"和"金章"象征着高洁与尊贵,而"咏洞真"则是对道家修炼之真理的颂扬。这里的“真”,指的是道家的至高无上的真理或元神。

接着,“真中高妙孰能伦”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境界的赞美与钦佩,"孰能伦"意味着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其高妙之处。

“世缘拨去神常静”,则是描绘道士超脱世俗纷争后的宁静心态。"世缘"指的是人间的种种牵绊,而"拨去"表明了道士对这些尘世牵挂的放弃,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精食休来甑已尘”,这里的"精食"应是指道家修炼中的简约饮食,而"甑已尘"则形象地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以及对于尘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

“且为圣明常赞化”,诗人继续颂扬着道家的清净之德,"圣明"可能是指道教中的某位神仙或圣贤,而"常赞化"则表达了对其德行不懈追求的态度。

“未应栖遁便终身”,这句话传递出一种意境,即道士在修炼过程中虽有栖隐之想,但并非一味逃避世俗,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精进,直至生命终结。

最后,“自循多幸因君命,得往琳宫见一人”,诗人表达了自己因为某种机缘("君命"可能指皇帝的命令或赐予)而有幸前往仙境("琳宫"),见到了一位修炼者或神仙。这一段落抒写了诗人的荣幸之情,以及对道家仙境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精美的辞藻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道家修炼的高洁与超脱,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精神追求的钦佩与向往。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次韵上勉元规

优游且消遣,认取本来人。

痛苦边是妄,杳冥中有真。

煎烦徒自累,恬惔即长春。

君岂知予念,予身非子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答赵尚书

炎蒸时节别家山,霜雪如今却渐寒。

恨我虚名徒涉世,忆君高语共凭栏。

比因厌客连朝卧,长是援琴终夜弹。

已得明春归去旨,预惊灵鹤整翎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自京还始来龙变轩觅故年幽致闲成长句粗写虚心

寻得故年香翠团,共将真赏倚阑干。

几随白日飞仙变,半为今朝宝黑乾。

光冷未粘春物笑,影疏来趁月华看。

江南秋景犹繁剧,赖此一襟风月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听元规琴

万物纷然在,浑沦声不流。

昔人弦上取,今我意中求。

水激崖边石,风高岛上秋。

相看得真乐,天地共优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