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胡仲孚

客里游从近十年,一时朋旧羡君贤。

学通上古长桑术,道悟《南华》散栎篇。

交久直看书似笋,爱深时借笔如椽。

白头归倚西风立,一度相思一惘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寄胡仲孚》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胡仲孚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不仅展现了友情的真挚与长久,还蕴含着对学问追求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客里游从近十年,一时朋旧羡君贤”,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胡仲孚相识相知已有近十年之久,期间两人的友谊受到了周围朋友的羡慕。这既是对两人深厚友谊的肯定,也暗示了他们之间不仅仅是普通的朋友关系,而是有着共同志趣和相互欣赏的知己之情。

颔联“学通上古长桑术,道悟《南华》散栎篇”,进一步揭示了胡仲孚在学问上的造诣。长桑术可能指的是古代医学或养生之道,而《南华》则是庄子的著作,《南华经》中的“散栎”篇则寓意深远,涉及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这两句诗赞扬了胡仲孚不仅在学术上有深厚的功底,更能在精神层面有所领悟,展现出其人格魅力和智慧光芒。

颈联“交久直看书似笋,爱深时借笔如椽”,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胡仲孚的深厚情感。书如笋,意味着友情如同竹笋般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坚韧;爱深时借笔如椽,则是说在感情深厚之时,愿意为对方提供一切帮助,甚至不惜借用大笔书写,象征着无私的付出和深厚的情谊。

尾联“白头归倚西风立,一度相思一惘然”,描绘了一幅苍老的诗人站在秋风中,回忆起与胡仲孚往昔相聚的美好时光,心中充满了思念与感慨。这一联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也流露出岁月流转、青春不再的淡淡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学问、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胡仲孚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寄胡舜咨

曾著宫袍赋《上林》,一朝归卧白云深。

昂昂老鹤鸣皋态,耿耿惊鸿避弋心。

病起尚馀颁送药,客过时共赐来金。

乡邦珍重斯文寄,莫为愁多鬓雪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郑彦博

礼帙初携入奉常,濯缨又复向沧浪。

匡时未必惭长□,抚事无如归故乡。

雨钓海头机已息,云根谷口鬓俱苍。

客来若也询馀计,题得新诗满草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高节书院

万丈层厓置屋牢,子陵冢墓压灵鳌。

绕庭云气皆山雨,满壑风声是海涛。

隐德昔烦天使下,祠光今并客星高。

回头却忆当年事,几度舂陵鬼夜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哭陈夷白二首(其二)

老我归来托远林,仙桡犹泛五湖深。

身名已喜全离乱,生死俄闻变古今。

悬榻空馀徐孺恨,绝弦真乱伯牙心。

无端又向溪桥立,望断秋鸿泪满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