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自赋

□□□□□□□,门外苍松一水修。

不必清高逼巢许,祇教潇洒胜由求。

空花自满三千界,老树相看五百秋。

坐有鹰扬人物在,怕牵昨梦上渔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庭院深深,门外苍松挺立如水般秀美。
无需像巢父许由那样刻意清高,只需自在洒脱便已超越追求。
虚幻的美景充满整个三千世界,老树静观历经五百个春秋。
这里坐着威武的人物,只怕旧梦被渔舟牵引而破灭。

注释

门外:指庭院之外。
苍松:青翠的老松树。
一水修:形容松树姿态优美。
不必:不需要。
清高:超凡脱俗,高傲清冷。
逼:强迫。
巢许:巢父和许由,古代隐士。
祇教:只让。
潇洒:自由自在,不拘束。
胜由求:超过世俗的追求。
空花:虚幻的景象。
三千界:佛教术语,指宇宙万物。
老树:历经岁月的老树。
五百秋:比喻悠久的时间。
坐有:此处坐着。
鹰扬人物:威武杰出的人物。
怕:担心。
昨梦:过去的梦境。
渔舟:渔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作品,名为《山中自赋》。从这段落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山中隐居时的心境和生活状态。

“□□□□□□,门外苍松一水修。” 开头两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虽然前面的字被涂改,但根据后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测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门外的苍松郁郁葱葱,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这是诗人心之向往的隐居生活。

“不必清高逼巢许,祇教潇洒胜由求。”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高洁境界的追求。诗人认为无需刻意去模仿那些高远、崇高的理想,只需要自然而然地达到一种超脱物外的精神状态。

“空花自满三千界,老树相看五百秋。”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悠久静谧的景象。空中的花朵无声地盛开,遍布在广阔的世界之中;而老树则是岁月的见证者,与诗人共同经历了数百年的春秋变换。

“坐有鹰扬人物在,怕牵昨梦上渔舟。”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一丝哀愁。诗人坐在那里,有时会想起那些曾经的英雄人物,但又害怕这些回忆会让自己再次沉浸于过去的幻梦之中,就像乘坐渔舟在水面上漂浮,无法自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心境。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山中即事

山中方雨笠,天外忽晴丝。

夕钓江澄练,春行路布棋。

乾坤供俯仰,岁月任差池。

有酒如渑在,何妨日问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山中即事

携壶藉草醉斜阳,白鹤飞来月下双。

芦叶西风惊别浦,芭蕉夜雨隔疏窗。

千年帝子朱帘梦,一曲仙人铁笛腔。

若问山翁还瘦否,手持渔竹下寒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山中呈聂心远诸客(其二)

黄叶婆娑上钓舟,唤回旧梦到江流。

多情政自怜樯燕,两鬓终当付野鸥。

未说离怀向南浦,须知诗意在夔州。

朔风昨夜吹沙急,早觉寒声战玉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山中呈聂心远诸客(其一)

谁入山来问野舟,一篙花外渡深流。

小颦风树蹁跹鹤,浅约湍沙浩荡鸥。

湖上有时思洛社,人间何处不滁州。

徘徊才是黄昏候,短笛先催月上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