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

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月树啼方急,山房客未眠。

还将口中血,滴向野花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杜鹃》,通过对蜀地杜鹃鸟的描绘,寄寓了深远的情感和历史感慨。首句“蜀帝何年魄”暗示杜鹃与古代蜀国君王的传说有关,可能象征着亡国之痛或历史的沧桑。接下来的“千春化杜鹃”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历史感,表达杜鹃鸟长久以来的哀鸣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两句,借杜鹃鸟的叫声传达出一种思乡之情,这种情感自古就有,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杜鹃的啼叫在夜晚尤为急切,“月树啼方急,山房客未眠”,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客人的共鸣。

最后两句“还将口中血,滴向野花鲜”,以杜鹃鸟的悲鸣和自我牺牲的形象,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杜鹃的啼血不仅象征其自身的哀愁,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杜鹃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以及对故乡和理想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杨畋赴官并州

尝闻地近胡,寒气盛中都。

车马行临塞,关山见落榆。

吴钩皆尚壮,章甫几为儒。

寄谢西曹掾,能吟秀句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沈学士景休知真州

太守幡旗近国门,州民迎望若云屯。

家风自有东阳咏,主道新移北海樽。

红锦臂韝观粉质,涂金珂勒驾朱轩。

他时傥使春秋对,莫以周襄出郑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泛舟和持国

绿源去未穷,夹岸树濛濛。

弱蔓低侵水,残芳不隐丛。

浣衣思越妇,折笋拟江童。

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泛溪

中流清且平,舍楫任船行。

渐近鹭犹立,已遥村觉横。

何妨绿樽满,不畏晚风生。

屈贾江潭上,愁多未适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