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绿源去未穷,夹岸树濛濛。
弱蔓低侵水,残芳不隐丛。
浣衣思越妇,折笋拟江童。
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泛舟和持国》,描绘了泛舟湖上的清新景象。首句“绿源去未穷”展现了湖水源头的深远,暗示了旅程的悠长。接下来的“夹岸树濛濛”描绘了两岸树木的朦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弱蔓低侵水”写的是水边植物的柔蔓低垂,似乎在轻轻触碰水面,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与动态美。“残芳不隐丛”则强调了即使花朵凋零,也依然在草丛中顽强绽放,寓意着坚韧的生命力。
“浣衣思越妇,折笋拟江童”通过洗衣妇人的想象和江边儿童折取春笋的动作,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最后,“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以傍晚归航时,潭水中的鱼儿倒映在如镜的水面,增添了宁静而祥和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中流清且平,舍楫任船行。
渐近鹭犹立,已遥村觉横。
何妨绿樽满,不畏晚风生。
屈贾江潭上,愁多未适情。
飞鹢去江西,秋飙满桂旗。
芦洲花白处,枫岸叶丹时。
沙鸟看来没,云山爱后移。
高才属滕阁,家擅子卿诗。
香象红蕖坐,花盆白石台。
上公金印去,王子玉驹来。
心是寒瓶水,明无宝镜埃。
世人何扰扰,时为一言开。
跃马西畿令,家茔在洛阳。
衣沾寒食雨,花发故宫墙。
冷淡鸠鸣屋,宽闲水满塘。
送君悲渐老,空忆钓伊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