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士景休知真州

太守幡旗近国门,州民迎望若云屯。

家风自有东阳咏,主道新移北海樽。

红锦臂韝观粉质,涂金珂勒驾朱轩。

他时傥使春秋对,莫以周襄出郑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太守的旗帜靠近国都城门,州民们热烈迎接如同云海般密集。
家族传统自东阳流传,主人的道路如今像北海之樽新开张。
红色丝带装饰的手臂铠甲,映衬着女子白皙的肌肤,驾车的是涂金的马具,驾驭着华丽的朱色马车。
将来如果能与你共论历史,切勿以周襄王对待郑国的态度来评判我。

注释

太守:指州郡的长官。
幡旗:旗帜。
国门:国家的城门。
州民:州郡的百姓。
若云屯:像云一样聚集。
家风:家族的传统风气。
东阳:地名,此处可能指代家族的源起或文化。
咏:赞美,颂扬。
主道:主人的道路,比喻个人的事业或生涯。
北海樽:比喻新的开始或高位。
红锦臂韝:红色丝带装饰的手臂铠甲。
观:欣赏。
粉质:女子白皙的肤色。
涂金珂勒:涂有金色装饰的马具。
朱轩:红色的马车。
他时:将来。
春秋对:共论历史。
周襄:周襄王,古代君主。
郑论:以周襄王对待郑国的态度为话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真州太守出行的盛况,首句“太守幡旗近国门”展现了官员出行的威仪,接近都城的气派。州民们的热烈欢迎如云聚集,显示出对地方官的敬爱。“家风自有东阳咏,主道新移北海樽”暗指太守的德政如同东阳的赞美诗,道路焕然一新,象征着清明的治理。接下来的“红锦臂韝观粉质,涂金珂勒驾朱轩”细致描绘了太守乘坐的华丽马车,色彩艳丽,凸显其尊贵。

尾联“他时傥使春秋对,莫以周襄出郑论”是诗人对太守的期许,希望他在未来能像春秋时期的贤相一样,受到公正的历史评价,而不是被贬低为周襄王那样被过分批评。整体上,这是一首歌颂地方官员政绩和德行的诗,体现了诗人对清廉有为官员的推崇。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泛舟和持国

绿源去未穷,夹岸树濛濛。

弱蔓低侵水,残芳不隐丛。

浣衣思越妇,折笋拟江童。

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泛溪

中流清且平,舍楫任船行。

渐近鹭犹立,已遥村觉横。

何妨绿樽满,不畏晚风生。

屈贾江潭上,愁多未适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苏祠部通判洪州

飞鹢去江西,秋飙满桂旗。

芦洲花白处,枫岸叶丹时。

沙鸟看来没,云山爱后移。

高才属滕阁,家擅子卿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补题东都善惠师禅斋

香象红蕖坐,花盆白石台。

上公金印去,王子玉驹来。

心是寒瓶水,明无宝镜埃。

世人何扰扰,时为一言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