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省斋韵觅友梅索笑集不蒙见惠再借韵

巨编藏古锦,风雅续遗音。

雷电欲下取,辟易不敢侵。

真趣谁领会,一如陶潜琴。

所言正而大,讵比郑声淫。

疑有造化炉,炼铁成黄金。

个是绝世宝,何必问西琛。

有时吟竹外,竹影弄清阴。

有时歌梅边,梅香散水沈。

所以形之句,毋乃得之心。

俗子敢再请,幸尔勿沈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巨大的典籍中藏着古老锦绣,风雅的传统继续流传
仿佛雷电欲降,却因敬畏而退避
真正的乐趣谁能领悟,就像陶潜弹奏的琴音
他的话语正当且宏大,怎可与靡靡之音相比
似乎有造物者的熔炉,能将铁炼成金
这绝世珍宝无需寻求西方的赞誉
有时在竹林外吟诵,竹影婆娑洒下清凉
有时在梅花旁歌唱,梅香随流水飘散
因此他的诗作,源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凡夫俗子怎敢再问,只愿你不要深藏不露

注释

巨编:大型的典籍。
遗音:遗留下来的艺术传统。
辟易:退避、避开。
陶潜琴:陶渊明般的琴音,象征高雅情趣。
郑声:指靡靡之音,低俗的音乐。
造化炉:自然或神力的比喻,炼制万物的地方。
西琛:西方的珍宝,这里指外来赞誉。
吟:吟诵。
梅边:梅花旁边,象征高洁。
毋乃:恐怕、大概。
沈吟:沉思、犹豫不决。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次省斋韵觅友梅索笑集不蒙见惠再借韵》。诗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巨编藏古锦,风雅续遗音。”这里,“巨编”指的是丰富的文集或书籍,而“古锦”则象征着珍贵的文化遗产。诗人通过这些“古锦”来传承先人的“风雅”,即文学艺术和高尚的情操。

“雷电欲下取,辟易不敢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深奥知识时的谦逊态度。雷电象征着强大的力量或是惊人的事物,而“辟易”则是一种古老的占卜方式,寓意着尊重传统智慧,不敢轻易触碰。

“真趣谁领会,一如陶潜琴。”诗人提到“真趣”,即真正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而这种真趣只有少数人能够领悟。这里还引用了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琴艺,形象地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寄托的境界。

“所言正而大,讵比郑声淫。”这两句赞美诗人的话语正直而宏大,与古代音乐家郑国的音乐相比也不过分,而“淫”字则表达了一种过度、奢侈的情形,暗示了对当时社会浮华风气的批评。

“疑有造化炉,炼铁成黄金。”这里,“造化炉”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丹炉,而“炼铁成黄金”则是道家修炼术语,象征着通过艰苦努力可以将普通事物转变为贵重之物。

“个是绝世宝,何必问西琛。”这两句强调了诗人所追求的“造化炉”和“炼铁成黄金”的意义,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不需要向外界寻找答案或比较。

接下来的几句,“有时吟竹外,竹影弄清阴。有时歌梅边,梅香散水沈。”则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生活状态,以竹和梅为伴,享受着宁静与孤独的美好。

最后,“所以形之句,毋乃得之心。俗子敢再请,幸尔勿沉吟。”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的,而这种情感的深处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能理解。末尾的“再借韵”则是一种谦逊的请求,希望能够继续得到朋友的鼓励和支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还透露出对个人精神追求的执着,以及在自然界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愫。

收录诗词(455)

杨公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黄山中进退韵以饯

会聚浑无定,云萍一样观。

今朝酬俚句,明日隔重山。

鸿便书须寄,秋期盟莫寒。

算来无远别,底用唱阳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次程直学秋雨感

一雨战秋阳,风生衣袂举。

更不假蒲葵,秋阳眇何许。

浑如赫赫人,其技只鼯鼠。

须信有循环,凉生屏烦暑。

此意默领会,何劳向人语。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次程南仲韵(其三)

兴来呼酒乏瓷卮,自笑醄醄作么为。

细诵坡仙前后赋,更歌元亮去来辞。

一心湛彻长如水,两鬓髼松半欲丝。

毕竟不消惆怅得,苍松独傲岁寒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江草塘袖诗言别次韵以饯

数日君不来,欲赋莫云诗。

今朝忽过我,欢然如先期。

谈论已忘倦,坐卧犹忘机。

正尔踌躇间,袖出言别诗。

且知束锦囊,届途无多时。

使我心为感,使我心为悲。

此意竟何如,写作送行诗。

君不鄙我句,喜色形须眉。

明朝天一方,胥会知何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