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七)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你没看见春天鸟儿刚来时,各种草木蕴含绿意都竞相开花。
寒冷的风突然到来,它们能保持鲜艳光彩多久呢?
时光匆匆流逝,从不宽容,让我心中充满愁思与怨恨。

注释

君不见:你没看见,用于引起注意的说法。
春鸟:春天的鸟儿。
初至时:刚到的时候。
百草:各种草木。
含青:蕴含绿意。
俱作花:都开放花朵。
寒风:冷风。
萧索:凄凉,这里指寒冷刺骨。
一旦至:一旦到来。
竟得几时:能有多少时间。
保光华:保持光彩美丽。
日月流迈:时间流逝。
不相饶:不停留,不宽容。
令我:使我。
愁思怨恨多:充满许多愁绪和怨恨。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的作品,名为《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七)》。诗中通过描绘春天到来的景象和转瞬即逝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时间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 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到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春鸟归来,各种草木都含着绿意,仿佛都化作了花朵,充满了生的活力。

“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这两句则转而描写了季节更迭中自然景象的易逝,寒风突然到来,一切美好的景色都可能被摧毁,诗人感叹这些美好能持续多久。

“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感受,时间如流水般不断前进,不给人任何宽容的机会,这种对时间无情流逝的体验,让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愁绪和怨恨。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美好难以长久的感慨,以及面对自然界无常变化时的人类渺小与无力。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二)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

上刻秦女携手仙。承君清夜之欢娱。

列置帏里明烛前。外发龙鳞之丹彩。

内含麝芬之紫烟。如今君心一朝异。

对此长叹终百年。

形式: 乐府曲辞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

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淹冉零落销。

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一去无还期。

千秋万岁无音词。孤魂茕茕空陇间。

独魄徘徊绕坟基。但闻风声野鸟吟。

岂忆平生盛年时。为此令人多悲悒。

君当纵意自熙怡。

形式: 乐府曲辞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二)

今年阳初花满林,明年冬末雪盈岑。

推移代谢纷交转,我君边戍独稽沈。

执袂分别已三载,迩来寂淹无分音。

朝悲惨惨遂成滴,暮思绕绕最伤心。

膏沐芳馀久不御,蓬首乱鬖不设簪。

徒飞轻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复遗。

自生留世苦不幸,心中惕惕恒怀悲。

形式: 乐府曲辞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三)

璿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雀。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