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宜春寄湘西诸友

幸无名利路相迷,双履寻山上柏梯。

衣钵祖辞梅岭外,香灯社别橘洲西。

云中石壁青侵汉,树下苔钱绿绕溪。

我爱远游君爱住,此心他约与谁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幸好没有名利之路让我迷失,双脚踏上寻山的柏树阶梯。
在梅岭之外告别了祖传衣钵,橘洲之西分社另立香灯续续。
云雾中的石壁青色直侵天际,树荫下的苔藓像钱串环绕溪流。
我热爱远方游历而你喜欢安居,这样不同的心愿能与谁共赴。

注释

幸无:幸运的是没有。
名利路:追求名利的道路。
相迷:相互迷失。
双履:双脚,代指行走。
柏梯:柏树制成的阶梯,代指山路。
衣钵:佛教中师徒传承的袈裟和食器,引申为学问、事业的继承。
祖辞:告别祖先或前辈。
梅岭外:梅岭之外,泛指远离尘嚣的地方。
香灯社:寺庙或宗教团体,这里指修行的社群。
橘洲西:橘子洲的西侧,也是指一个清静之地。
云中石壁:高耸入云的石壁。
青侵汉:青色仿佛侵入了天空,形容石壁之高。
树下苔钱:树荫下的苔藓,形状像古代的铜钱。
绿绕溪:绿色的苔藓环绕着溪流。
我爱远游:我喜欢远行游历。
君爱住:你却喜欢安定居住。
此心:这样的心态或心愿。
他约与谁携:这样的约定能和谁一起去实现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幸无名利路相迷,双履寻山上柏梯"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名利之争的喜悦,以及对登山探幽的向往。这两句通过"幸"和"寻"字眼,传递出一种平和与渴望的情感。

接着的"衣钵祖辞梅岭外,香灯社别橘洲西"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或师长告别后的孤独感受。这里的"衣钵"可能指的是行囊或者简陋的居所,而"香灯社"则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宁静与孤寂。

第三句"云中石壁青侵汉,树下苔钱绿绕溪"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野风光图。云中的石壁被苔藓覆盖,显得古老而神秘,而溪水边的苔藓则如同钱币般铺展开来,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细微之美的写照。

最后两句"我爱远游君爱住,此心他约与谁携"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情感交流。诗人喜爱旅行,而朋友可能更倾向于定居。"此心他约"意味着内心深处的约定或承诺,"与谁携"则让人想象他们之间的情谊和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选择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其二)

下浸与高盘,不为行路难。

是非真险恶,翻覆作峰峦。

漆愧同时黑,朱惭巧处丹。

令人畏相识,欲画白云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

西墅新居

渐渐见苔青,疏疏遍地生。

闲穿藤屐起,乱踏石阶行。

野鸟啼幽树,名僧笑此情。

残阳竹阴里,老圃打门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观烧

猎猎寒芜引,承风势不还。

放来应有主,焚去到何山。

焰入空濛里,烟飞苍莽间。

石中有良玉,惆怅但伤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访自牧上人不遇

然诺竟如何,诸侯见重多。

高房度江雨,经月长寒莎。

道本同骚雅,书曾到薜萝。

相寻未相见,危阁望沧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