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自牧上人不遇

然诺竟如何,诸侯见重多。

高房度江雨,经月长寒莎。

道本同骚雅,书曾到薜萝。

相寻未相见,危阁望沧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承诺究竟怎么样了呢?众多诸侯都看重他。
高大的房屋能遮挡江上的雨,连续几个月让草地保持湿润和寒冷。
他的道路本来就与《离骚》《诗经》的雅致相同,书籍曾经被送到山野之中。
一直在寻找却未能相见,站在高高的楼阁上望着苍茫的波浪。

注释

然诺:承诺。
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这里泛指有势力的人。
见重多:被很多人看重。
高房:高大的房屋。
度江雨:遮挡、度过江上的雨。
经月:连续几个月。
寒莎:使草地保持湿润和寒冷。
道本:道路本质,这里指人生道路或追求。
同骚雅:与《离骚》和《诗经》中的雅诗一样,比喻高洁文雅。
书曾到薜萝:书籍曾经流传到山野之中,薜萝代指山野。
相寻:互相寻找,这里指寻求对方。
未相见:没有见面。
危阁:高高的楼阁。
沧波:苍茫的水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访自牧上人不遇》。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朋友渴望相见而不得的深切情感。

"然诺竟如何,诸侯见重多。"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渴望,他希望能够得到朋友们的重视,但现实中这种美好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

"高房度江雨,经月长寒莎。" 这里描绘了一种萧索孤寂的景象,高房之下,江雨绵绵,时间流逝,寒风凛冽,草木皆已枯黄。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

"道本同骚雅,书曾到薜萝。" 诗中的“道”字有引导、指点之意,“本”则意味着根本或起始,而“同骚雅”则表明诗人希望自己的文学追求与古代的骚人(如《楚辞》作者)一样高雅。最后一句“书曾到薜萝”,可能是说诗人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甚至翻阅了许多书籍,到了一个名叫薜萝的地方,但依旧未能相遇。

"相寻未相见,危阁望沧波。" 这两句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失望与哀愁,他和朋友之间的渴望相见却始终无法实现,站在高高的楼阁上,只能远远地眺望着那不断流动的河水(沧波),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切的友情之美,以及面对无法实现的渴望时所产生的孤独与哀愁。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过西山施肩吾旧居

大志终难起,西峰卧翠堆。

床前倒秋壑,枕上过春雷。

鹤见丹成去,僧闻栗熟来。

荒斋松竹老,鸾鹤自裴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过西塞山

空江平野流,风岛苇飕飕。

残日衔西塞,孤帆向北洲。

边鸿渡汉口,楚树出吴头。

终入高云里,身依片石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过陆鸿渐旧居

楚客西来过旧居,读碑寻传见终初。

佯狂未必轻儒业,高尚何妨诵佛书。

种竹岸香连菡萏,煮茶泉影落蟾蜍。

如今若更生来此,知有何人赠白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过陈陶处士旧居

一室贮琴尊,诗皆大雅言。

夜过秋竹寺,醉打老僧门。

远烧来篱下,寒蔬簇石根。

闲庭除鹤迹,半是杖头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