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自叙三首(其二)

恶声不入伯夷耳,严陵拂袖钓寒水。

古来豪杰例幽居,佩?肯随舟人子。

造化炉中忽为人,笑笑随缘又何嗔。

细语粗言俱入妙,醉中不必更陶真。

年来三复韦编绝,得趣无多一味拙。

物外翛然我已仙,不愁石髓坚如铁。

形式: 古风

翻译

刺耳的声音伯夷听不见,严陵甩袖在冰冷的水中垂钓。
自古以来英雄常隐居,他们怎肯做船夫那样的人。
在造化的熔炉中忽然化为人形,笑着顺应命运又何必生气。
无论是轻声细语还是粗鲁言语,都能达到至高境界,醉中也能保持真我。
近年来多次研读韦编(《论语》),收获的乐趣虽少但心境单纯。
超脱尘世的我已经成仙,不再担忧灵药石髓坚硬如铁。

注释

恶声:刺耳的声音。
伯夷:商朝忠臣,以不吃周朝食物表达抗议。
严陵:东汉隐士,曾拒绝刘秀邀请,独善其身。
拂袖:甩袖而去,表示不屑或决绝。
钓寒水:在寒冷的水中钓鱼,象征隐居生活。
例:通常。
幽居:隐居生活。
佩?:疑问词,此处可能指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舟人子:船夫一类的人。
造化:自然。
炉中:比喻世间万物变化。
笑笑:笑对人生。
随缘:顺应天意,随遇而安。
醉中:酒醉时。
陶真:保持本真。
韦编:孔子编订的《论语》,这里代指儒家经典。
绝:极少。
一味拙:单纯而笨拙,形容心境简单。
物外:超脱世俗之外。
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石髓: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坚如铁:形容非常坚硬,这里比喻难以得到。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邓肃的作品,属于豪放派风格。开篇“恶声不入伯夷耳”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喧哗之声的超脱与宁静自守,伯夷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清净的心灵。紧接着“严陵拂袖钓寒水”则描绘出一种孤傲不羁、潇潇落拓的情景,诗人似乎在用行动阐述自己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古来豪杰例幽居,佩?肯随舟人子”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上那些隐逸豪杰的向往,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赞美。这里的问号表达了一种疑惑和探寻,同时也带有一丝自嘲。

中间部分“造化炉中忽为人,笑笑随缘又何嗔”则显示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规律的豁达态度,以及面对变迁时局的从容不迫。这里的“笑笑”二字,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尾联“细语粗言俱入妙,醉中不必更陶真。年来三复韦编绝,得趣无多一味拙。物外翛然我已仙,不愁石髓坚如铁”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在这里,“细语粗言俱入妙”表达了一种对语言艺术的高超把握,而“醉中不必更陶真”则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诠释。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看破与超越,以及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构建。

收录诗词(295)

邓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自叙三首(其一)

瑟瑟霜风夜聒耳,小院枕衾如泼水。

夜清火冷不成眠,起就短檠阅诸子。

掩卷嗟嗟今古人,遗风可喜仍可嗔。

风日相怜纷无已,一笑玄之妄亦真。

我今是非两俱绝,百巧百中不如拙。

寂然无复一念邪,那有黄冠下鞭铁。

形式: 古风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别僧永肩

号寒啼饥自聒耳,火中莲花那著水。

超然不复顾尘寰,空色两冥舍利子。

冠巾贾岛齿平人,当时仅免退之嗔。

何如伯升云水去,万劫不磨一点真。

公今更恐情难绝,泛作飞蓬谋未拙。

挽袖牵裳浩不回,当知若人是真铁。

形式: 古风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呈几叟仪曹四首(其四)

忽忽百年石火耳,偃鼠不踰一腹水。

胡椒百斛何为哉,箪瓢便可安颜子。

君看世间容悦人,胁肩摇尾恐人嗔。

所得仅能毛发许,抵掌无由一笑真。

期公便与此曹绝,折脚铛中归养拙。

富贵鼎来即应之,鄂公未遇姑冶铁。

形式: 古风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呈几叟仪曹四首(其三)

岭云去天一握耳,取死一分山下水。

不辞舟车千里来,赖有陈蕃知孺子。

当堂得酒觞故人,醉倒花前夜不嗔。

我来一见欣如故,险语聊摅肺腑真。

安得眼边万事绝,与君千首较工拙。

乐死初无锸自随,那学祠东墓费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