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十一)

吴越控岛夷,东南一都会。

淫风旧倡靡,懦俗无慷慨。

除弊在躬行,报政可立待。

类非俗吏能,千龄树遗爱。

形式: 古风

翻译

吴越地区掌控着众多岛屿,这里是东南方的重要都会。
这里的风俗一向放纵,人们缺乏刚毅和激情。
改革弊病要亲身实践,政绩改善指日可待。
这样的变革非寻常官吏能做到,千秋万代留下的是仁爱之名。

注释

吴越:古代中国地区名。
控:掌控。
岛夷:岛屿上的异族。
东南:方位词,东南方向。
都会:大城市。
淫风:过度放纵的风气。
旧倡靡:旧有的颓废风气。
懦俗:软弱的习俗。
慷慨:刚毅、激昂。
除弊:改革弊端。
躬行:亲身实践。
报政:政绩回报。
立待:立即见效。
类:类似、非一般。
俗吏:普通的官员。
能:能够。
千龄:千年、长久。
树遗爱:树立遗留后世的爱民之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廌的作品,属于古体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吴越控岛夷,东南一都会":开篇即勾勒出一个宏伟壮丽的地域画面。"吴越"指的是历史上的吴国和越国,这里泛指江浙一带。"控岛夷"则是说这个地区地势辽阔,拥有众多的岛屿,而"东南一都会"强调了这里的繁华与中心地位。

"淫风旧倡靡,懦俗无慷慨":诗人在赞美自然之余,也不忘抒发对社会风气的关切。"淫风"指的是不良的习俗和风尚,而"旧倡靡"则是说这些不好的风俗已经根深蒂固。"懦俗无慷慨"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社会现状的失望与悲哀。

"除弊在躬行,报政可立待":这两句转而展现出诗人的理想政治观。他主张以身作则,亲身实践来消除积弊,并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迅速见到政治上的成效。

"类非俗吏能,千龄树遗爱":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那些能够长久传承美好事物的理想人物的赞扬。"类非俗吏能"意味着这些人物与普通官吏不同,他们有远大的目光和深厚的情感;而"千龄树遗爱"则强调了这种美好的情操可以跨越千年,成为后世所敬仰。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笔力,更透露出他对于理想社会、政治清明以及人文精神的深切追求。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十)

先生如蓍龟,万事可告犹。

勋业轻黄屋,得贤方解忧。

念昔汇征日,民瘼庶有瘳。

莫赋归去来,衮衣或能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九)

公去吾道辱,公来吾道荣。

生民系休戚,国势随重轻。

先生如九鼎,坐折奸宄萌。

天如欲平治,用舍若为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八)

造物虽茫茫,至人自嚣嚣。

虽稽具瞻意,欲全千仞高。

富贵一敝屣,功名两鸿毛。

独知退为乐,可怜夸者劳。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七)

周公非汲汲,仲尼岂皇皇。

吾道无若人,孰能相维纲。

古今异伦轨,英风自相望。

下民今喁喁,造物太茫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