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阳燥欲出,阴湿与之战。

燥湿相留连,虫出乃投间。

搔肤血至股,解衣燎炉炭。

方其惬心时,更自无可患。

呼医急治之,莫惜千金散。

有乐即有苦,惬心非所愿。

形式: 古风

翻译

阳光炽热即将升起,阴湿气候与之争斗。
干燥与湿润相互交织,虫子趁机出来活动。
抓挠皮肤直至出血,解开衣服烤炉取暖。
正当心情舒畅之时,却无病痛可言。
急忙呼唤医生治疗,不惜花费千金求愈。
快乐伴随着痛苦,心满意足并非初衷。

注释

浮阳:炽热的阳光。
阴湿:阴冷潮湿的天气。
战:对抗,较量。
留连:交织,纠缠。
虫出:昆虫出现。
投间:趁机,间隙。
搔肤:抓挠皮肤。
燎炉炭:用火炉烤热木炭取暖。
惬心:心情舒畅。
患:病痛。
呼医:呼叫医生。
千金散:不惜千金求医。
有乐:有快乐。
非所愿:并非真心所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在秋季因天气干燥而患上的皮肤病“疥”(一种类似于湿疹的皮肤病)的痛苦和治疗过程。诗人通过对比“浮阳燥欲出,阴湿与之战”的自然现象,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干燥与潮湿交替的季节里遭受病痛的折磨。

“搔肤血至股”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病患因瘙痒难忍而抓挠皮肤直至出血的痛苦场景。解衣取暖和使用炉炭来缓解身体不适,是当时人们常用的自我治疗方法。

“方其惬心时,更自无可患”这句表达了尽管病痛难以忍受,但在某种程度上,人们仍然能够找到一些方式来应对。因此,“呼医急治之,莫惜千金散”表现出对于医疗的迫切需求和不惜一切代价寻求治疗的决心。

最后两句“有乐即有苦,惬心非所愿”则是诗人对于人生苦乐参半的哲理性思考,表达了对那些未必如愿以偿的生活苦难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宋代医学和人们自我治疗的知识,也反映出了古代人在面对疾病时的无奈与挣扎。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相国寺启同天节道场行香院观戏者

侏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贱。

心知本自同,所以无欣怨。

形式: 古风

相送行效张籍

一车南,一车北,身世悤悤俱有役。

忆昔论心两绸缪,那知相送不得留。

但闻马嘶觉已远,欲望应须上前坂。

秋风忽起吹泥尘,双目空回不见人。

形式: 古风

省兵

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

方今将不择,独以兵乘边。

前攻已破散,后距方完坚。

以众亢彼寡,虽危犹幸全。

将既非其才,议又不得专。

兵少败孰继,胡来饮秦川。

万一虽不尔,省兵当何缘。

骄惰习已久,去归岂能田。

不田亦不桑,衣食犹兵然。

省兵岂无时,施置有后前。

王功所由起,古有七月篇。

百官勤俭慈,劳者已息肩。

游民慕草野,岁熟不在天。

择将付以职,省兵果有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神宗皇帝挽辞二首(其二)

城阙宫车转,山林隧路归。

苍梧云未远,姑射露先晞。

玉暗蛟龙蛰,金寒雁鹜飞。

老臣他日泪,湖海想遗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