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清霜彫远木,潩水溢西陂。
画鹢凌空界,鸣鸥矫翠漪。
菊残犹可折,竹密不容窥。
物我同真际,谁当惮四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湖景图。"清霜彫远木"写霜降时节,寒霜如雕刻般清晰地刻画在远方的树木上,展现了秋天的肃杀与静美。"潩水溢西陂"则描绘了湖水满溢,溢出堤岸的景象,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气息。
"画鹢凌空界,鸣鸥矫翠漪"两句运用了比喻,将游弋的白鹭比作画中的鹢鸟,飞翔于空中,其身影与湖面的涟漪相映成趣,增添了动态之美。"鸣鸥矫翠漪"中的"矫"字生动描绘了鸥鸟展翅飞翔的姿态。
"菊残犹可折,竹密不容窥"转而写到近处的景致,虽然菊花已凋零,但仍有可供采摘的,而茂密的竹林则遮挡了视线,隐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物我同真际,谁当惮四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感受,认为人与万物皆在真理的境域中,无人能超越或逃避知识的探求,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湖畔的景色,寓情于景,体现了宋诗的清新淡雅和哲理内涵。
不详
堤边杨柳无穷碧,亭下芙蓉四面红。
岛影低回明镜里,荷香浮动绿樽中。
清心不厌飞山雨,动发时欣过水风。
鼎足坐谈非俗侣,不归名教即真空。
翠竹苍林颜色老,游人安得故时同。
沾衣似对金城柳,握管翻悲楚水枫。
新鬓旋惊吟后白,好花犹记折来红。
须知世事徒劳耳,惟有清樽不负公。
雷激霆奔夜复晨,天街流潦没车轮。
清风皎日收无迹,妖蜧顽蛟亦有神。
荐至已惊占习坎,汨陈深恐败彝伦。
苍生可念非吾力,漏屋颓垣不庇身。
晨兴出户望,一色四方齐。
旋委清池失,偏欺翠竹低。
杯深怜绝景,毫健得新题。
丽藻思风絮,衰颜怯冻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