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庙作

高原出东城,郁郁见咸阳。

上有千载事,乃自汉宣皇。

颓壖久凌迟,陈迹翳丘荒。

春草虽复绿,惊风但飘扬。

周览京城内,双阙起中央。

微钟何处来,暮色忽苍苍。

歌吹喧万井,车马塞康庄。

昔人岂不尔,百世同一伤。

归当守冲漠,迹寓心自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从东城门望去,高原上草木茂盛,可以看见遥远的咸阳。
在这高地上有千年往事,追溯到汉宣帝的时代。
破败的城墙长久地倾颓衰败,古老的痕迹被荒草丘陵遮掩。
虽然春天草木重绿,但狂风依旧吹拂,显得凄凉。
环视京都之内,双层城楼矗立在中央。
不知何处传来悠远的钟声,暮色忽然降临,天色变得苍茫。
繁华的市井中歌声吹笛声喧闹,车水马龙拥堵在宽阔的大道上。
古人也曾如此,百代过客都留下同样的感慨。
归来后应保持淡泊宁静,身居边远之地,心中自然忘却烦忧。

注释

高原:高地,地势较高的地方。
东城:指长安城的东门。
咸阳:古都名,秦朝和汉初的都城。
汉宣皇:即汉宣帝,西汉皇帝刘询。
颓壖:倒塌的城墙。
陈迹:过去的遗迹。
康庄:平坦宽阔的道路。
昔人:古人,前人。
冲漠:偏远荒凉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高原上眺望东城,心中涌现的是汉宣皇时期的千年往事。长久年华流逝,使得壮丽景象也成了陈迹荒丘。春天的草木虽然重新绿意盎然,但惊风吹过仍旧带来阵阵飘扬之感。在周游京城内,双阙高耸于中央位置,微弱的钟声不知从何处传来,暮色中带着淡淡苍苍。歌声与吹奏交织在万家井旁,而车马行走的声音充斥在康庄大道。诗人感叹昔日之人是否也如今人一般,对这片土地怀有同样的伤感。归去时,应当守护着这片边塞之地,让心灵的痕迹自行消散,不再过度沉溺其中。

韦应物在唐代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历史感受著称,这首《登乐游庙作》通过对古老都城风貌与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荣光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深切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登西南冈卜居遇雨寻竹浪至沣壖萦带数里清流茂树云物可赏

登高创危构,林表见川流。

微雨飒已至,萧条川气秋。

下寻密竹尽,忽旷沙际游。

纡曲水分野,绵延稼盈畴。

寒花明废墟,樵牧笑榛丘。

云水成阴澹,竹树更清幽。

适自恋佳赏,复兹永日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登重玄寺阁

时暇陟云构,晨霁澄景光。

始见吴都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合沓臻水陆,骈阗会四方。

俗繁节又暄,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于兹省氓俗,一用劝农桑。

诚知虎符忝,但恨归路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登高望洛城作

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

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

舟通南越贡,城背北邙原。

帝宅夹清洛,丹霞捧朝暾。葱茏瑶台榭,?窱双阙门。

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

膏腴满榛芜,比屋空毁垣。

圣主乃东眷,俾贤拯元元。

熙熙居守化,泛泛太府恩。

至损当受益,苦寒必生温。

平明四城开,稍见市井喧。

坐感理乱迹,永怀经济言。

吾生自不达,空鸟何翩翻。

天高水流远,日晏城郭昏。

裴回讫旦夕,聊用写忧烦。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登蒲塘驿沿路见泉谷村墅忽想京师旧居追怀昔年

青山导骑绕,春风行旆舒。

均徭视属城,问疾躬里闾。

烟水依泉谷,川陆散樵渔。

忽念故园日,复忆骊山居。

荏苒斑鬓及,梦寝婚宦初。

不觉平生事,咄嗟二纪馀。

存殁阔已永,悲多欢自疏。

高秩非为美,阑干泪盈裾。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