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仪仲名其读书之所曰松林愿印一言

昔人读书松竹林,今之书林乃无竹。

有松无竹何不可,松亦元同借邻烛。

十年人事桑田变,隔舍丁丁斧斤蹙。

归来窗下一灯青,夜半林空山鬼哭。

乃知艺木印岁寒,不似闭门翻故牍。

客来若问子孙枝,窗间正有声吾伊。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人读书在松竹林,如今的书林却无竹踪。
有松无竹又何妨,松树也能借邻火照明。
十年人事如沧海桑田,隔壁砍伐声声紧。
回家后窗下只有一盏青灯,半夜时分林中空寂,山鬼哀泣。
这才明白艺术之道在寒冬中显现,不像闭门苦读旧书页。
若有客人询问子孙繁茂,就告诉他,窗边书声正是我们的传承。

注释

昔人:古人。
读书:阅读书籍。
松竹林:松树和竹林。
无竹:没有竹子。
何不可:并无妨碍。
元同:并不。
邻烛:邻居家的灯火。
人事:世间人事。
桑田变:沧桑巨变。
隔舍:隔壁。
丁丁斧斤:砍伐的声音。
蹙:紧迫。
归来:回家。
一灯青:一盏青灯。
林空:林中空寂。
山鬼哭:山鬼哭泣。
艺木印岁寒:艺术在艰难时期更显价值。
故牍:旧书页。
子孙枝:子孙后代。
声吾伊:书声琅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读书人过去在松竹环绕的环境中专心研读的场景,与现今书斋中缺少了那份自然清雅形成对比。诗人感慨岁月变迁,昔日的宁静被邻居砍伐的声音打破,只剩下窗前孤灯映照下的寂静,夜晚甚至能听到山间的鬼哭,暗示环境的荒凉。他借此表达对传统读书氛围的怀念,认为艺术和学问应如松树般耐寒,而非仅仅埋头于旧书之中。

诗人以“松林”为题,寓含深意,希望后人能理解并传承这份对知识的敬重和对环境的追求。最后,他以“客来若问子孙枝,窗间正有声吾伊”作结,表明即使环境改变,读书人的精神和声音依然存在,寓意教育的延续和书香的传承。整体上,这首诗富有哲理,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读书环境的向往和失落感。

收录诗词(344)

陈杰(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冬至前七日青崖分送新历

嫩黄裹册印如斗,传教打门惊昼眠。

又见朔平新改岁,独怜绛老不知年。

绣衣春立层霄上,黍律阳回七日前。

更愿时和戢豺虎,一犁归种久荒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旧爱灵溪渡风物之美归途由浙而江即目成咏

黄竹弄口雨初晴,灵溪渡头水渐生。

两岸桑麻人著本,一川鸥鹭我同盟。

风环摇日浣纱影,云杵打波舂稻声。

少日经行浑草草,暮年归路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先主

扶义风云急,投难岁月长。

犹怀置嗣子,岂要负刘璋。

讨贼吾谁逊,违天有并亡。

春秋复雠方,万古烜炎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权贵人

权贵人,多怒嗔,颐指所向四海奔。

小忤其意中如焚,发上指冠两目瞋,投袂而起剑及门。

当时使气廉将军,君视孰与秦王尊。

气力到头同一尽,牧儿持炬上丘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