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十二韵奉寄兰室居士袁省掾

吴兴袁居士,弱冠为吏师。

鹿鹿三十年,起身遭乱离。

是时边兵骄,杀人如刈蓍。

召吏掾幕府,狼狈不得辞。

军门日斩斫,剑戟风差差。

虽有幕中宾,俛首莫敢窥。

掾曹职虽贱,不畏虎豹姿。

论囚不当律,不肯书狱辞。

长兴本属土,咫尺为边陲。

居人私往来,互市各相资。

边吏要功赏,诱敢遭拘累。

诏言犯我□,群然送圜扉。

将云罪当斩,掾云罪当棰。

师律公所守,吏议我所持。

此本无辜人,未尝战交绥。

死者不可生,安得恣芟夷。

不然请杀掾,不能相诡随。

钳纸不令署,抗言动旌旗。

将威亦少解,往往免为尸。

从容抱案下,一军为之危。

事过不言功,但言职当为。

直声撼大府,加官升左司。

归来田野间,婆娑鬓如丝。

乱世身独全,家有两孝儿。

当时共事人,窜死吁可悲。

天道当与善,此语不吾欺。

岁久恐埋没,高义无人知。

我欲为纪述,传信不传疑。

请君细记忆,追录休阙遗。

所活几何人,主名复为谁。

新春幸缄来,此事匪我私。

虽微良史才,要为来者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羽所作的《古诗三十二韵奉寄兰室居士袁省掾》,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在动荡时代中一位名为袁居士的官员坚守正义、维护无辜的故事。诗中通过细腻的叙事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袁居士在混乱时期,面对军门的残酷与下属的畏惧,坚持自己的法律原则,拒绝屈从于权势压力,保护无辜百姓免受无端之害的高尚品质。

诗的开篇即点明了袁居士的身份与经历,从弱冠之年步入官场,历经鹿鹿三十年的岁月,最终因战乱而遭遇变故。接着,诗人通过描述军门的残酷景象,以及袁居士在幕府中的处境,展现了他面临的巨大压力与挑战。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袁居士依然坚守自己的法律信仰,不畏强权,拒绝签署违背法律的判决,体现了其坚定的道德立场。

诗中特别强调了袁居士在处理案件时的公正与仁慈,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敢于抗争,最终使得局势有所缓和,保护了许多无辜的生命。这种勇敢与坚持,不仅彰显了个人的高尚情操,也反映了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与守护。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袁居士事迹的敬仰与怀念,希望后人能够记住这位在乱世中坚守正义的官员,并以此为榜样,传递出对善行的肯定与对历史记忆的珍视。整首诗不仅是一次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也是对正义、勇气与道德坚守的颂扬,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收录诗词(512)

张羽(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陈传大见寄

鸟鸣何嘤嘤,伐木久矣缺。

君子遗古风,故人心未绝。

贻我新诗章,问我间何阔。

置之衣袖中,三日诵不辍。

比以琼瑶花,要以金石节。

岂无蕙兰花,可以慰离别。

君怀多芳草,所思在离别。

惟有皎皎心,思君如明月。

形式: 古风

赋得曲院风荷赠别

露叶漾涟漪,风凉水院时。

翠轻愁欲断,珠圆不自持。

低昂随芰盖,翩翻卷钓丝。

盘折惊鱼游,规荡宿禽疑。

为语莲舟女,聊将赠别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琅琊亭

遥睇环滁秀,乃升琅琊亭。

吊古易为感,忧怀从此兴。

山川景如昔,草木递衰荣。

泠泠碧涧泻,冉冉凉飙生。

当户猿狖啼,出谷莺鸟鸣。

登临且酣笑,何用劳吾形。

企彼贤哲士,千载有余情。

形式: 古风

风雪图为巨上人题

苍茫云气昏,咫尺同万里。

白雪飞满空,柳絮应堪比。

豺虎亦敛迹,何为赤行子。

扁舟蓑笠者,岂不寒堕指。

独有林巾僧,禅定因初起。

焚香坐虚室,松窗时暂倚。

一瞬天地间,如在琼瑶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