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曲

报道前溪正浴蚕,朝来女伴约携篮。

朔风陡起飘裙带,一径落花三月三。

采茶歌里采桑时,采到新枝问旧枝。

一样绿阴搓欲尽,肯教蚕妇识枪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采桑曲》描绘了江南春日里女子采桑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田园诗意与生活气息。

首句“报道前溪正浴蚕”,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日里前溪边蚕农忙碌的景象,为整幅画面定下了基调。次句“朝来女伴约携篮”,通过“朝来”二字点明时间,同时“女伴”和“携篮”则暗示了采桑活动的参与者是年轻女子,她们手提竹篮,准备前往田间采摘桑叶,充满了生活的温馨与和谐。

接着,“朔风陡起飘裙带,一径落花三月三”,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微风吹起,衣裙飘动,还巧妙地融入了季节的特色——三月三日正值春末,落花满径,营造了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化,也暗含了时光流逝的意味,使得整首诗在展现生活场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采茶歌里采桑时,采到新枝问旧枝。一样绿阴搓欲尽,肯教蚕妇识枪旗。”这四句诗将采桑与采茶两种活动相提并论,通过“采到新枝问旧枝”的细节,展现了采桑女工的细心与勤劳。同时,“一样绿阴搓欲尽”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桑叶被采摘后逐渐减少的情景,而“肯教蚕妇识枪旗”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蚕妇智慧与技艺的赞美,暗示了她们能够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资源,为养蚕事业做出贡献。

整体而言,《采桑曲》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江南春日里采桑的日常场景,还蕴含了对劳动人民智慧与勤劳的颂扬,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9)

林启东(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松鹿图

养成头角几春秋,立脚尘寰自结俦。

老柏丰标觇素抱,灵芝气味意相投。

宋贤古洞曾陪读,虞帝深山记与游。

待到笙簧吹鼓候,也从萍野鸣呦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斐亭听涛次韵

曾趋官阁待春潮,笑语浑疑燕蓼萧。

乍听怒涛云浩浩,还看良月夜寥寥。

早知沙上无寒雁,可有仙人倚洞箫。

此日瀛壖成梦想,天边谁与度银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初夏村居

嫩绿轻阴竹放梢,二三野老日论交。

草堂未雨先防漏,閒补风檐一把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

芦花

不共东篱载酒欢,白头终古寄江干。

鸥盟浅渚秋波淡,雁落沧洲夜色寒。

寞寞轻烟馀剑气,茫茫飞絮扑渔竿。

琵琶亭外横舟处,有客低吟独倚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