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探春慢·杨花》由清代词人朱珩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花随风飘扬的情景,寓含着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词中以“丝已牵愁,花尤荡魄”开篇,将杨花比作愁丝,生动地描绘出其飘忽不定、令人思绪万千的状态。接着,“短长亭处飞满”一句,点明了杨花在短亭长道间漫天飞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曾与缠丝,忍教飘泊”,词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杨花命运的同情与无奈。紧接着,“最是无情风剪”一句,直抒胸臆,指责无情的风将杨花吹得四处飘散,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残酷与无常。
“心已沾泥久,怕重见、春痕零乱”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内心情感,暗示了对春天逝去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接下来,“几回梦踏溪桥,谢家新句吟遍”则通过梦境与诗歌的联想,展现了词人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与怀念。
“长昼拈毫消遣。似笑我涂鸦,砚池频点”几句,词人自嘲自己在长日里以写作来消磨时光,仿佛是在嘲笑自己的拙劣文笔,同时也流露出对创作的热爱与坚持。
最后,“恁忆念时,伴他娇小,捉向绿阴深院。依旧飘如雪,只散了、春前莺燕。怅望江萍,别魂烟水遥远”几句,将杨花与春前的莺燕、江边的萍草相联系,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以及对离别的深深哀伤。
整首词通过对杨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残酷,更蕴含了词人对人生、对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情感细腻,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