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雷太简

南山有白云,应物任所适。

欻来非有心,倏去还无迹。

甘泽望沾浃,嘉生待苏息。

无为遽收卷,复入岩间石。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山上有片片白云,随风而动任其飘荡。
它们忽然出现并无预谋,又瞬间消失不留踪影。
期待甘甜的雨露润泽万物,生机勃勃等待休养生息。
不要急于结束这幅画卷,再让我欣赏一会儿山间的奇石。

注释

南山:指代南方的高山。
白云:象征悠闲自在。
应物:顺应自然。
任所适:任由其自由发展。
欻来:忽然到来。
倏去:迅速离去。
无迹:没有留下痕迹。
甘泽:甘甜的雨露。
沾浃:滋润浸湿。
嘉生:美好的生命。
苏息:恢复生机。
无为:不必有所作为。
遽收卷:匆忙结束。
岩间石:山间的石头,可能象征隐居或静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白云图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无为而治的人生态度的向往。

“南山有白云,应物任所适。”开篇即以南山白云为画面中心,将白云比喻为随遇而安,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白云不受外界干扰,自由地游走于山间,显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情怀。

“欻来非有心,倏去还无迹。”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白云来去自如,不为世俗所羁绊。它没有固定的目的地,也留不下任何痕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超脱尘世的追求。

“甘泽望沾浃,嘉生待苏息。”这两句则是对白云带来的滋润与生命力的赞美。白云如同甘露般滋润万物,对于山间生物而言,是一种恩惠与安慰。

“无为遽收卷,复入岩间石。”诗人通过观察白云的消散和隐藏,进一步强调了“无为”之道,即顺其自然,不做无谓的挣扎。最后,白云又悄然隐入山石之间,这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顺应。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南山白云为象征,抒写了诗人对于自由、超脱和顺应自然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薯预苗与兴宗

客从魏都来,贻我山藷实。

散之膏土间,春苗比如栉。

吾家庭户狭,树艺苦其密。

危根递扶戴,怒牙犹拂郁。

兴言念伊人,好嗜与我一。

家蓄桐君书,喜观泛氏述。

虽为簪带拘,雅尚林樊逸。

分献取其诚,岂容羞薄物。

况闻知药者,饵此等苓朮。

愿益君子年,康直体无疾。

散诞得宽壤,繁大宜无日。

萧梢新蔓抽,苯莼故丛失。

入冬霜霰严,叶落掊可出。

伸如猿臂长,拳若熊膰腯。

拾木爨铜鼎,相期聚书室。

谁得与其徒,溪茶与山栗。

形式: 古风

重经车辋谷

昔年道经车辋谷,直上七里盐南坡。

今年行役复到此,方春流汗如翻波。

中涂太息坐盘石,涕泗不觉双滂沱。

我生微尚在丘壑,强若麋鹿婴虞罗。

人踰三十只有老,后时过此知如何。

云泉佳处须速去,登山筋力行蹉跎。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闻景仁迁居许昌为诗寄之

天衢名利场,尘泥继朝昏。

况兹辞荣久,厌苦车马喧。

慨然忽高举,翩若黄鹄翻。

朝卖西城宅,暮理南行辕。

回首岂无怀,眷眷望国门。

想象解装初,完美未可论。

纵横置老屋,缺剥周短垣。

臧获念去故,炊爨假罂盆。

幼稚喜就新,阶庭走诸孙。

幸有克家子,生事不日温。

许昌昔名都,于今亦雄藩。

先贤虽已远,风迹凛犹存。

况复多巨公,分义素所敦。

丞相辞黄阁,学士乘朱轓。

青云司禁省,白首会山樊。

潩水湛寒光,尽眼清心魂。

华堂临曲渚,画舫承芳樽。

高谈金石谐,逸笔风雨奔。

得朋诚多欢,孤陋未可谖。

时当惠好音,独乐慰荒园。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首夏二章呈诸邻(其二)

爞爞久旱天,飒飒昨宵雨。

尘头清过辙,水脉生新渚。

岂徒滋杞菊,亦可望禾黍。

勿笑盘蔬陋,时来一觞举。

形式: 古风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