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旱

天心爱民非不勤,民心有恨天必闻。

为嫌流水入城郭,指撝山泽收浮云。

浮云未肯便承命,往来空中无定性。

平时风伯谗口多,忍看云师自奔横。

愿得天公张网罗,要令灭迹须严科。

雷公传声泽灵死,呜呼奈尔风伯何。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帝真心关爱百姓并非不勤勉,但民心如果有怨恨,上天必定会倾听。
他为了不让溪流涌入城市,指挥着山川湖泊收敛起浮云。
浮云不愿轻易服从命令,飘忽不定地在空中游荡。
平日里风神常有恶言中伤,我怎忍心看着云师被肆意驱使。
希望天公能张开法网,严格执行规则以消除这种乱象。
雷公传达天威,让水泽之灵死去,哎,对风神又能如何呢?

注释

天心:天帝的心意。
勤:勤勉。
民心:百姓的心声。
恨:怨恨。
流水:比喻百姓的疾苦。
山泽:山川湖泊。
浮云:比喻不实或变化无常的事物。
风伯:风神。
云师:指代浮云。
天公:天帝。
网罗:法网。
灭迹:消除痕迹。
雷公:雷神。
泽灵:水泽中的精灵,可能指风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干旱天气下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情感反应,通过对比自然界元素的行为与人类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对上天不公的质疑。

"天心爱民非不勤,民心有恨天必闻。" 这两句开篇即点出主题,天意本欲普济苍生,但民间怨声载道,天庭亦难以不知。诗人通过这一表述,既肯定了天的公正,也间接表达了对当前状况的不满。

接着,"为嫌流水入城郭,指撝山泽收浮云。" 这两句则具体描绘了干旱之年水源短缺的情景,流水难以进入城市,而山中泉水也被迫收束,浮动的云层无从降雨。

"浮云未肯便承命,往来空中无定性。"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对人类期望的不顺应。浮动的云朵似乎有自己的意志,不愿听从天命,随意流转,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平时风伯谗口多,忍看云师自奔横。" 这两句则抒写了自然界中风和云之间的关系。在平日里,风伯(风神)总是承诺多多,但现在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云师(云神)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游走,却无法实质地带来雨水。

"愿得天公张网罗, 要令灭迹须严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气的渴望和对干旱状况的无奈。希望上天能够布下天罗,捕捉住那些不肯降雨的云朵,让它们释放出水份,以解民困。

最后,"雷公传声泽灵死,呜呼奈尔风伯何。"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于干旱之灾无能为力的哀叹。雷公(雷神)的声音虽然响彻,但天地间的生机却似乎已经消逝,而那位曾经承诺多多的风伯,又在哪里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元素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干旱灾害,以及人们对于这种灾害的无奈与哀求。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篇深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焦适道寺丞(其二)

亹亹谈多绪,谆谆意恐伤。

行孤违众好,诚尽是君长。

生死人间异,经营地上忙。

静中如有趣,遗誉自芬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病眼

寄身虽闲念未除,敌念赖有前贤书。

如何昏花接旬月,古史散落经耘锄。

我知禀赋分量浅,费出稍泰寻空虚。

衣服饮食悉若此,耳目形体应相如。

此如用多随困阙,不似缓节安虚徐。

解衾卧稳省开目,细琐悉悉分虫鱼。

异时意气尚掀举,欲取功烈规名誉。

从天且乞一双眼,此外不敢求赢馀。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病痰有感

气堙风贯血行迟,运用工夫了不知。

待尽生涯蚕作茧,就衰榜样发缲丝。

稍因对酒头先眩,未是多行力早疲。

更若寻思年少戏,如何不送老头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读中兴颂碑

峨峨蜀道艰难路,万里行人走征戍。

招摇夜发川谷惊,回首长安满烟雾。

朔方日已催天明,朱辉散射朝霞升。

旌旗指顾豺虎静,风雨汛扫烟云清。

臣能奸君子诈父,身有妖雏不知顾。

江中鹿死始悲嗟,帐下猪惊犹躁怒。

万年枝上春风回,明明九庙无风埃。

扶鞋缀组命书重,崇邑大县华封开。

如何李父干天路,祸未单诛已交恶。

子仪不保坟土乾,淮阳岂为幽燕惧。

太宗功业三代前,煌煌建立今古传。

两宫哀笳十五曲,至今谈者犹潸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