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秘丞通判扬州

苦闻小杜说扬都,当昔豪华今在无。

江势横来控南楚,地形前不瞰东吴。

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

得意莫忘京国友,踏尘冲雪奉朝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常常听说杜甫曾描述过繁华的扬都,但那些昔日的奢华如今已不再。
长江的水势横贯而来,控制着整个南楚地区,地势使得它无法俯瞰东吴的景色。
夕阳下,无数商船连成一线,市场中春风拂面,酒馆一家挨着一家。
若有所得,切勿忘记京城的朋友,即使风尘仆仆,也要冒雪赶往朝廷任职。

注释

苦闻:常常听说。
小杜:指杜甫。
扬都:古代扬州的别称。
豪华:昔日的繁华。
在无:已经不存在。
江势:江水的态势。
横来:横贯而来。
控:控制。
南楚:泛指南方地区。
瞰:俯瞰。
万商:众多商家。
落日:夕阳。
船交尾:船只相连。
一市:一个市场。
春风:温暖的春风。
酒并垆:酒馆相邻。
得意:有所成就或得意之时。
京国:京都。
友:朋友。
朝趋:朝见朝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送杨秘丞通判扬州》。全诗通过对扬州风光的描绘和对友人离别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故土的无限留恋。

首句“苦闻小杜说扬都,当昔豪华今在无”中,“小杜”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而“当昔豪华今在无”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繁华如今已成往事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历史沧桑和物是人非的情怀。

接着,“江势横来控南楚,地形前不瞰东吴”两句通过对扬州地理位置的描写,强调了其战略重要性,同时也为后文设置了一种开阔与雄伟的画面。

“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中,“万商落日船交尾”形象地描绘出扬州繁华的商业景象,而“一市春风酒并垆”则表现了诗人对扬州美好春天以及其中的欢乐生活的怀念。

最后,“得意莫忘京国友,踏尘冲雪奉朝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以及即将踏上归途时对于朝廷和国家的忠诚之心。这里的“得意”指的是朋友之间的相知和欢乐,而“踏尘冲雪奉朝趋”则是说无论环境多么艰苦,诗人都将坚定地前行,表达了作者的坚毅品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扬州风光的描写,以及对朋友和故土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沈寺丞知南昌县

长江湛湛带枫林,古木寒云县寺深。

老吏不能容狡狯,细民无复有冤侵。

洪崖丹井闻犹在,徐孺衡门说可寻。

宁复淹留如宝剑,更令牛斗气沈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苏屯田知单州

佳郡望都城,相闻击柝声。

宾朋才执别,耆旧已前迎。

綵服当年戏,骊驹此日荣。

弦歌应尽在,琴调不须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周寺丞畋知洛南

太华指商于,中间百里馀。

稍行山驿远,渐与世尘疏。

楚塞参差接,秦民错杂居。

惜哉非綮肯,不足试投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昌言舍人得告还蜀三首(其三)

富贵动归思,由来光里闾。

戒门羞主父,负弩笑相如。

外物有荣悴,中心无戚疏。

遥知见亲旧,不改布衣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