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光禅人旋乡求语

大唐国,日本国,临风放出辽天鹘。

不隔重溟见得亲,依然却被重溟隔。

光禅拚不顾浑身,咬定牙关力访寻。

白浪堆头航一苇,普通年远只如今。

焚香扣我西来旨,三十乌藤敲出髓。

非佛非物亦非心,拟议白云千万里。

结成不共戴天冤,怒气蒸云走出门。

这回必要讨分晓,归问阿爷隆长老。

形式: 古风

翻译

大唐国,日本国,面对清风放飞辽阔的天雕。
虽能望见彼岸,却被浩渺大海阻隔无法亲近。
光明禅师拼尽全力,不顾自身安危去寻找。
乘着一叶扁舟在白浪中航行,遥远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点燃香火询问我西行的意图,敲击三十根乌藤直到触及核心。
这不是佛、不是物、也不是心,思绪如白云飘荡万里。
结下的仇恨深如不共戴天,愤怒的云气驱使我出门。
这次我一定要弄清楚,回去向父亲隆长老请教。

注释

辽天鹘:辽阔的天雕,古代传说中的大鸟。
重溟:广阔无边的大海。
光禅:指代某位禅师。
航一苇:驾着一片苇叶航行。
西来旨:来自西方的佛法或信息。
乌藤:可能指某种木质材料,用于敲击。
拟议:思索、想象。
阿爷:对父亲的尊称。
隆长老:可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唐与日本国之间的佛法交流,以光禅人为中心,他不顾一切地跨越辽阔海域寻找佛法真谛。首句“大唐国,日本国,临风放出辽天鹘”形象生动,将光禅人的决心比作飞翔的鹘鸟,显示出他的坚定与执着。

“不隔重溟见得亲,依然却被重溟隔”表达了佛法虽近在眼前,却被大海阻隔的无奈,暗示了追求真理之路的艰难。光禅人“光禅拚不顾浑身,咬定牙关力访寻”,展现出他对佛法的极度渴望和坚韧不拔。

“白浪堆头航一苇,普通年远只如今”描绘了他在波涛中乘苇舟前行的画面,寓意着历经艰辛,佛法的普渡之道始终如一。

“焚香扣我西来旨,三十乌藤敲出髓”通过焚香和敲击乌藤的动作,象征着对佛法真谛的深入探索和领悟。接下来的诗句“非佛非物亦非心,拟议白云千万里”揭示了佛法超越物质和心灵的超然境界。

最后两句“结成不共戴天冤,怒气蒸云走出门”表达了光禅人对佛法理解的愤怒和决心,以及对答案的迫切追寻。他发誓要弄清楚佛法的真谛,回到故乡向隆长老请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光禅人的求法之旅为线索,展现了佛法追求者的坚韧与执着,以及佛法的深奥与难以言喻。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日本慈源禅人归国请偈

牧间今年六十八,湖上掩关期养拙。

万缘不挂一丝头,对客懒饶三寸舌。

问吾道,秧田泼绿农誇好。

问吾禅,烟林噪晚声未闻。

无端外国人瞒我,插片木头讨甚么。

吃盏粗茶送出门,海山啼断催归鸟。

形式: 偈颂

见湖心老僧暑夜发书因成口占

八十山翁夜发书,援毫气蹙汗流珠。

自怜一把清闲骨,家火无端炼得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世尊乞食归放拄杖以手拄颐坐眠赞

雪岭曾经苦,勤行七佛仪。

持钵不得食,诈道不闻饥。六环锡重,无力扶持。

飏下拄颐眠一觉,梦中消息许谁知。

形式: 押[支]韵

代赞罗汉(其二)

靠葛藤桩,握龟毛拂。绝学无为,黑山鬼窟。

直饶瞥转机轮,眼里闻香,耳中观色。

我且问,瓶内底是何物。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