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黔阳宝山书院(其二)

赤宝山前一草堂,烟霞如锦石如羊。

江流总是英雄恨,化雨犹沾草木香。

贤尹作兴文未丧,儒先题咏笔生光。

蛮邦声教今沦浃,佩服诗书重五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宝山书院的环境与氛围,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首联“赤宝山前一草堂,烟霞如锦石如羊”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书院所在之地的自然美景,山色如锦,岩石似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接着,“江流总是英雄恨,化雨犹沾草木香”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江水似乎承载着英雄的遗憾,而雨水则滋润着大地,赋予草木以香气,寓意深远。

“贤尹作兴文未丧,儒先题咏笔生光”赞扬了地方官员和先贤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如同光芒四射的笔墨,照亮了这片土地的文化之路。最后,“蛮邦声教今沦浃,佩服诗书重五常”表达了对当地文化普及和道德规范重视的肯定,即使是在曾经被视为“蛮邦”的地区,如今也深深浸润着文明的教化,人们敬佩并遵循诗书中的道理,强调了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宝山书院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和谐,更颂扬了文化传承的力量,以及对道德伦理的重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教育、文化和道德的深刻思考和高度认同。

收录诗词(530)

祁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黔阳宝山书院(其三)

白鹿遗风挽易回,黔中书院为重开。

纲常大义无终极,道学真源有自来。

天上斗牛横剑气,人间山水壮琴台。

仰高久切吟边思,拨尽阴何几许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镇远教场和周翠渠韵

平昌坡前烟雾开,光风送暖入亭台。

当筵宾主三人共,映座江山四面来。

曲遇周郎频著眼,酒因何逊更传杯。

遨头不是耽行乐,自有阳春被草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纂修出饯遇雨因柬翠渠

话别从容溪水湄,东风料峭雨垂丝。

杯倾竹叶微成醉,手折梅花便有诗。

道路倭迟山不断,阳春流动物先知。

同行喜得聆清论,天与斯文一段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途中柬翠渠

作郡无能忽六期,公家移檄费驱驰。

江山助我诗何补,日月催人老不知。

青眼难忘东道德,白云常动北堂思。

旧时松菊荒芜久,相约投簪莫更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