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橘》由明代诗人孙七政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橘树之美以及诗人对橘的喜爱之情。
诗中首先描述了“美人有嘉树”,将橘树比作美人,赋予其高贵与美丽。接着,“结实如黄金”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橘子金黄饱满的外观,如同珍贵的黄金,展现出橘子的诱人色泽和价值。
随后,诗人描绘了秋日霜降的景象,虽然天气转凉,但橘树依然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采采不盈箧,岁暮远相寻”则表达了诗人对橘的喜爱与追求,即便在岁末之时,也愿意不远千里去寻找这珍贵的果实。
接下来,诗人通过“缄以尺素书,致以瑶华音”这一细节,展现了他对橘的赞美之情。他将对橘的赞美之情写成书信,用瑶华般的语言表达出来,既体现了他对橘的敬重,也展示了文人墨客的风雅。
最后,“开缄读素书,字字琅与琳。把玩不去手,置我高堂阴。”诗人读完书信后,爱不释手,将其放置在高堂的阴凉处,仿佛橘不仅给予了他物质上的满足,更给予了精神上的滋养。
“恍行洞庭上,秋色潇湘深。况此东南美,橘颂步高吟。”诗人想象自己漫步于洞庭湖畔,感受着深秋的景色,同时感慨于东南地区的美好,尤其是橘树的赞美之词,令他情不自禁地高声吟唱。
“橘柚匪芬芳,荷君芬芳心。”结尾两句,诗人借橘树的芬芳,表达了对橘树及其象征的美好品质的深深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橘树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充满了文人的雅致与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