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二)

春来多困,正日移帘影,银屏深闭。

唤梦幽禽烟柳外,惊断巫山十二。

宿酒初醒,新愁半解,恼得成憔悴。

髼松云鬓,不忺鸾镜梳洗。

门外满地香风,残梅零乱,玉糁苍苔碎。

乍暖乍寒浑莫拟,欲试罗衣犹未。

斗草雕阑,买花深院,做踏青天气。

晴鸠鸣处,一池昨夜春水。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春天来临,我常常感到困倦,白天移动的帘影映在银色屏风上,屏风深深关闭。
窗外烟柳之外,唤起我梦境的幽禽突然惊醒我的巫山十二梦。
宿醉刚醒,新添的忧愁稍减,却让我变得憔悴。
蓬松的发髻,我提不起精神去照镜子梳妆打扮。
门外满地都是花香,凋零的梅花散落在青苔碎石上。
忽冷忽热的天气让人难以预料,想穿上轻薄的罗衣却又犹豫。
在雕栏旁斗草,深院中买花,正是踏青的好时节。
晴天斑鸠的叫声中,昨晚池塘里的春水一夜之间涨满了。

注释

春来:春天来临。
移帘影:移动的帘影。
银屏:银色屏风。
唤梦:唤醒梦境。
巫山十二:典故,形容美好的梦境。
宿酒:宿醉。
憔悴:形容面容疲倦、消瘦。
鸾镜:镶嵌有鸾鸟图案的镜子。
香风:花香的风。
残梅:凋零的梅花。
罗衣:轻薄的丝织衣物。
斗草:古代的一种游戏,以花草为赌注。
踏青:春天外出游玩。
晴鸠:晴天时叫的斑鸠。
春水:春天的池塘水。

鉴赏

这首宋词《念奴娇·其二》由柴望所作,描绘了春天慵懒而清冷的景象。开篇“春来多困”四字,直接点出主人公因春困而心情低落。帘影随着日光移动,银屏深闭,暗示着内心的孤寂。接着,诗人通过“唤梦幽禽烟柳外,惊断巫山十二”,借梦境中的巫山云雨,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复杂与失落。

词人酒醒后,新愁更添,形容憔悴,连照镜子的心情都没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内心的苦闷。门外的香风、残梅和碎裂的苍苔,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透露出春天的衰败与无奈。天气忽暖忽寒,让人难以适应,想要换上轻薄的罗衣,却又犹豫不决。

词中“斗草雕阑,买花深院,做踏青天气”描绘了春天的传统活动,但主人公并未真正参与,反而在晴鸠的鸣叫声中,独自品味着那一池春水,寓言了内心的孤独与无趣。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春日情绪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71)

柴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号:秋堂
  • 籍贯:江山
  • 生卒年:1212—1280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丙辰寄钱若洲

匆匆别去,算别来、又是几番春暮。

酒债不偿还似可,负了若干吟句。

渭北春天,江南夜雨,总是伤情处。

黯然消歇,绿杨一阵莺语。

空记十载嬉游,如今蓦地,两处成离阻。

纵是相逢天涯路,难觅年时欢侣。

寄语东君,岁华不驻,谁为留春住。

小楼昨夜,东风依旧飞絮。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祝英台/祝英台近.丁巳晚春访杨西村,湖上怀旧

小船儿,双去橹。红湿海棠雨。

燕子归时,芳草暗南浦。

自从翠袖香消,明珰声断,怕回首、旧寻芳处。

向谁语。可怜金屋无人,冷落凤箫谱。

翠入菱花,蛾眉为谁妩。

断肠明月天涯,春风海角,恨不做、杨花飞去。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贺新郎

满酌西湖酒。觉湖山、依然未老,游人如旧。

数过清明才六日,欲暖未晴时候。

正画舫、春明波透。

记得名园曾驻马,锦鞍鞯、浅映堤桥柳。

寻胜赏,重回首。不妨旋摘枝头有。

喜青青、垂丸带子,脆圆如豆。

想是和羹消息近,报与醉翁太守。

道玉铉、有人启奏。

红药当阶明似锦,觉娇莺、舞燕皆称寿。

唱此曲,付红袖。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桂枝香

今宵月色。叹暗水流花,年事非昨。

潇洒江南似画,舞枫飘柞。

谁家又唱江南曲,一番听、一番离索。

孤鸿飞去,残霞落尽,怨深难托。又肠断、丁香画雀。

记牡丹时候,归燕帘幕。梦里襄王,想念王孙飘泊。

如今雪上萧萧鬓,更相思、连夜花发。

柘枝犹在,春风那似,旧时宋玉。

形式: 词牌: 桂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