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邓宗古还乡

广汉有姜子,孝弟行里闾。

赤眉虽豺虎,弛兵过其墟。

至今空清泉,无复双鲤鱼。

南郑有李合,妙得甘公书。

夜坐指流星,惊倒两使车。

抱关不肯仕,布褐蒙璠玙。

西南固多士,君得二子馀。

凛凛忠文公,搜士及樵渔。

涧溪有幽讨,蘋芷真嘉蔬。

岁晚终不食,心恻当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广汉之地出了姜子,他的孝悌闻名乡里。
尽管赤眉军凶猛如豺虎,但他们撤兵时路过此地。
如今这里只剩清泉,不再有成对的鲤鱼游弋。
南郑的李合,巧妙地得到了甘公的书信。
夜晚他指着流星,令两位使者惊愕不已。
他守关不愿做官,身穿粗布衣,内心却藏着宝玉。
西南一带人才众多,你得到的还不止这两人。
令人敬畏的忠文公,连樵夫渔夫都不放过,寻找贤才。
他在山涧溪流中深入探索,水草是他的珍馐。
到了年终,他始终不吃这些,心中悲痛,情何以堪。

注释

孝弟:孝顺父母,尊敬兄弟。
赤眉: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
弛兵:撤兵。
双鲤鱼:古代常用来寄信的鱼形木板。
妙得:巧妙地获得。
流星:天体,古人认为是吉祥之兆。
抱关:守门。
布褐:粗布衣服。
璠玙:美玉,比喻人品高洁。
多士:人才众多。
凛凛:令人敬畏的样子。
樵渔:打柴和捕鱼的人,泛指民间百姓。
幽讨:深入而秘密的探索。
蘋芷:水生植物,象征高雅。
岁晚:年底,年终。
恻:悲伤,怜悯。

鉴赏

此诗描绘了几个人物的高尚品格和生活片段,通过这些形象展示了作者对友人邓宗古归乡的送别之情以及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首先,诗中提到了“广汉有姜子”,这是一个孝悌的典范,即便是在乱世之中,也能保持其品行。接着是“南郑有李合”,这位李合精通古籍,对甘公书有深入研究。夜晚时分,他甚至能指认星辰,智慧非凡。

然后诗人提及自己对友人的赞赏和不愿为官的决心,以及西南地区多才之士,作者得以结识两位德行高尚的人物。忠文公则是一位搜寻人才、包括樵夫渔人在内的贤君。

最后,诗中提到“涧溪有幽讨”,这是一个清净而又隐逸的场景,蘋芷等蔬菜也被赋予了高洁的品格。岁末时分,不食这些蔬菜,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典型人物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朋友归乡的送别之情,以及对高洁人格的深深赞美。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会者十六人,分韵赋诗,轼得心字

涨水返旧壑,飞云思故岑。

念君忘家客,亦有怀归心。

三间得幽寂,数步藏清深。

攒金卢橘坞,散火杨梅林。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云崖有浅井,玉醴常半寻。

遂名参寥泉,可濯幽人襟。

相携横岭上,未觉衰年侵。

一眼吞江湖,万象涵古今。

愿君更小筑,岁晚解我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其一)

彭城初识子,照眼白而长。

异梦成先兆,清言得未尝。

岂惟知礼意,遂欲补诗亡。

咄咄真相逼,诸生敢雁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其二)

非无伯鸾志,独有子云悲。

恨子非天合,犹能使我思。

儿曹莫悽恸,老眼欲枯萎。

会哭皆豪杰,谁为感旧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其三)

龙困尝鱼服,羊儇或虎蒙。

匆匆成鬼录,愦愦到天公。

偶落藩墙上,同游羿彀中。

回看十年事,黄叶卷秋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